确保进博会期间疫情“零发生”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1月06日

  虽说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克难,新冠肺炎疫情得以全面控制,但是,全球特别是欧洲还是一波又一波地蔓延着。在这一严峻的态势下,第三届进博会依然如期举行,足以证明中国有这么一种自信和能力,即:确保进博会期间疫情“零发生”。

毋庸置疑,今年举办进博会最不确定的变量和最大的挑战就是疫情。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强化“越办越好”。衡量今年进博会“越办越好”的首要标志乃是在疫情“零发生”的基础上,办成一届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盛会。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精益求精落实好城市服务保障各项任务,无疑是确保进博会期间疫情“零发生”的逻辑前提。为此,出台了《第三届进博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整体方案》,细到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做到万无一失,以求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地抓好进博会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以组织专司人员而言,上海在原有城市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首次成立了疫情防控专班,由卫健委、疾控、急救以及国展中心等联防联控机构部门组成,十一长假后就已入驻场馆区域,24小时备勤值守。

进博会上,各国企业商家都会携上大批产品参展。9月28日首票展品在上海海关顺利通关后,各国展品相继密集抵沪入库,11月2日出仓完毕。从入库到出仓进馆参展,这些展品要经过5道关卡多次消毒,还要取样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参展的冷链食品更是实施“分批入库,统一进馆”的运作模式,中途不得停留或中转,如有封签破损,展馆一律拒收,以确保与大家安全见面。

如果说展品检测是一种疫情的“静态防控”,那么,参展人员的管理则是一种疫情的“动态防控”,后者更为艰巨。“关口前移”是防患于未然的一项有效举措。市卫健委、市大数据中心、进博局共同研究确定了注册办证人员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码数据审核前置、实时滚动比对的工作机制,确保进博会期间持证通行人员健康状况符合防疫要求,及时调整健康异常人员的通行权限,切实将疫情风险防控于前端。以“人、物、馆”为工作重点,紧紧盯住“入城口、居住地、展馆门、活动点、流动中、监测哨”等关键节点,形成闭环管理,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地把疫情防控措施无一遗漏地落实到进博会的全过程。

硬件配备是确保进博会期间疫情“零发生”的题中之义。场馆区域除了设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点”,还建立5个医疗站、6辆负压救护车、26个临时观察点、33家定点医院和1个高于P2标准的移动式实验室……承担起进博会期间的医疗保障任务。一系列周到精细的安排,凸显出举办地上海的管理水平与待客诚意。

德国社会管理学家E·斯威克说过:“每一项社会工程都是由无数个环节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轻忽与疏漏,都将会导致这项工程功败垂成。”在某种意义上说,进博会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它倘要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疫情  “零发生”,就得一丝不苟、严严实实地做到每个环节始终安全有序。——这是上海人的庄严承诺,也是上海人的实际行动。(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