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夏天
本报讯 昨天,“2020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召开。作为本届进博会工业互联网领域唯一一场国际论坛,该论坛以“激发新动能 助推双循环”为主题,吸引了相关政企学研代表,共同探讨工业互联网在5G、新基建、航空产业等领域的新方向、新模式。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市已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的工业转型之路
据了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速的演变,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正在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的融合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极大地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等蓬勃发展,成为支撑疫情后经济复苏,构筑未来产业竞争的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充分的发挥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人才相对富集等优势,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即工业互联网赋能上海经济发展。
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的工业转型之路,努力打响上海制造的品牌。通过加速新基建部署,目前本市已经建设3.1万个5G基站。
上海标识解析节点接入企业已超过1200家,标识注册量接近4个亿,打造了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2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据悉,今年该举措将覆盖60%的市属国企,80%的核心业务板块也要进一步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记者获悉,在工信部的指导下,本市深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放工业应用场景,不断把上海以及长三角的场景优势,努力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本市将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着力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
本市将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工业智能算法、工业软硬件、工业知识图谱等领域进一步下更大功夫,加快补齐短板,力争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同时,本市将持续拓展新场景,紧扣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转变,推动各类企业主体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柔性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打造发展新空间,立足自贸区新片区和长三角,上海将以更大的制度优势和集群优势、生态优势,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