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名外籍客商前来进行法律咨询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夏天
ABB无人机全球首发、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罕见病ATTR-CM的药物首发……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本届进博会,展品全球首发数量占比达一半以上。这些“首发”坚实的后盾之一,是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进博会办展三年,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逐年加强,正是有了这样的后盾,才让各国展商将进博会当作了商品展示最好的“世界舞台”。
“小蓝书”的三次“升级”
在国家会展中心综合服务区,上海市司法局服务点的工作台上,放着一本本蓝色小册子。对于许多参展商来说,这本“小蓝书”可是网红书。
驻点律师每天在“巡馆”咨询时,会将“小蓝书”带到展台。参展商们看到“小蓝书”纷纷对它展现出浓厚兴趣,有的详细咨询,有的深入讨论,还有几家业务部门负责人甚至提出,希望多拿几本,要回去分发给其他业务部门。
大家为什么对“小蓝书”有如此大的兴趣?因为这里有参展商们实实在在的法律需求。
在第一届进博会上,“小蓝书”的内容分为《上海市法律服务业开放政策解读》和《上海市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及人才名录》,在这本小册子上告知了各个法律服务机构的情况、服务清单以及解决纠纷争议的方式。而《律师解读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干货”让参展商能在最快时间了解上海的政策。
到了第二届进博会,“小蓝书”的内容再次扩容,增加了知识产权等相关内容。对许多国外参展商来说,对我国的法律政策、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公证等,“非常陌生”,也“非常感兴趣”。于是看似普通的蓝色小册子,满足了大家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小蓝书”因此成了当年不少参展商切实关心的“进博会网红”。
在本届进博会上,让不少外国展商赞不绝口的“小蓝书”——《律师解读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读本》又再次升级了,它还有了一个新伙伴——《知识产权政策法规问答》。
今年的“小蓝书”在去年版本的基础上,对标世行标准,从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背景及开办企业、施工许可、疫情防控措施应对等1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参展商,满足他们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需求。今年的“小蓝书”增加了由上海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编写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问答》。记者打开这本知识产权的“百问百答”,发现这本特别的“小蓝书”汇集了著作权、商标权、申请程序、常见问题处理等展商最为关心的近百个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解答,并同步翻译成英文。“对于参展商来说,这本‘小蓝书’就是一本‘工具书’,各种常见知识产权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进博会律师志愿者、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律师安翊青告诉记者。
而即使没有进场,有需求的企业也可以在“进口博览会涉外法律服务”小程序上阅读“小蓝书”。
知产保护的“朋友圈”扩至长三角
“我是来自本届进博会举办地青浦的检察干警葛天天。”“我是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的张悦雯。”“我是来自浙江省嘉善县检察院的邵益明。”在第三届进博会展馆内,活跃着一支由青嘉吴三地42名检察干警组建的“青年干警先锋队”。他们还根据涉博刑事办案、涉博法律监督、进博生态保护等七项检察职能,穿上不同颜色的志愿者马甲,化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先锋岗”。
在进博会检察工作室,设有知产志愿服务点,三地资深检察官及助理每日在此轮流值班,为参展的国内外企业提供知产及刑事方面的帮助。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平台及服务进博会,促区域涉知产金融犯罪协同一体化作战。”在青浦检察院办理金融和知产犯罪案件的第三检察部看来,通过近年来持续服务保障进博会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两大国家战略,该院铸造了一支人才队伍,实现“办案、综治”双层推进,推动“区域、协同”双向发展,提升了检察保障能级。
就在今年上半年,该院完成了首个“代办制”案件——受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检察院委托,青浦检方对嘉善县公安局报请审查起诉的20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件中一常住上海市的犯罪嫌疑人黄正森开展讯问,并对案件定性提出意见,力促三地涉知识产权类犯罪“一体化”协作,打造长三角知识产权犯罪预防打击“铁三角”。此外,三地还以个案为切入口,强化知识产权案件行刑衔接及办案协作,并积极探索、会签区域司法协作规范文件。
律师眼中的进博变化
11月7日上午,上海市司法局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台前,一位外籍客商被今年最新的知识产权“小蓝书”吸引住了目光,并停下脚步翻看起来。当天值班的李玉玲律师第一时间上前询问是否需要法律服务。
这位在台前驻足的赞比亚友人名叫David,他告诉李玉玲律师,自己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公司主要经营云南咖啡豆及周边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言语中他表示非常看好云南咖啡豆的前景,也希望以后可以将云南甚至是全中国的优质产品带到海外去。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进博会了,这次他和公司的企划经理一起来,希望在这里找到潜在客户和投资者。同时,他们也了解到在综合服务区的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国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政策服务,于是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David迫切地想了解中国法律中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内容。作为一家贸易公司,他在境外的合作方也十分关心自己产品引进到中国之后是否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对此李玉玲律师耐心解释,中国国内已经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相关体系,国人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只要提前做好相关知识产权注册登记,David和他的贸易伙伴完全可以放心地把生意做到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番言语也给David打了一剂强心针,出于对律师的信赖,David又咨询了一些境外商标在中国是否受到保护,以及在中国如何注册商标等一系列细节问题,李玉玲律师结合了“小蓝书”家族里的新成员《知识产权问答手册》一一解释,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咨询过后,David表示对律师服务团提供的法律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律师解答了他心中的困惑,可以说帮了大忙。
“上海是投资重镇,但因为今年的疫情,我们本想更保守地观察一下再决定何时来上海设点。但通过进博会的平台、通过进博会法律服务志愿团,我们意识到现在贸易情况已经稳定,发展时机已经较为成熟,我们即将借助法律的保障,开展下一步投资计划。”与David同行的企划经理罗女士高兴地表示。
这是David和罗女士第三次参加进博会,从投资者,到贴心的法律咨询,每一次进博会的召开都让他们有“新收获”。
李玉玲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进博会法律志愿者,作为一名专业律师,她对于进博会的法律需求的转变更有感触。她告诉记者,首届进博会时,许多参展商对于中国并不熟悉,前来咨询的都是法律的“大路货”或仅仅是想对中国多加了解。而第二年开始,法律咨询的问题就渐渐出现了专业性,对知识产权的问题的询问量大增。而到了第三届进博会,知识产权的问题则集中在商标注册等实体操作领域。“通过前两届进博会,这些外国展商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于是很多公司为了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纷纷在华注册公司或者寻求国内代理,这时商标注册等实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李玉玲说。
据了解,市司法局和市律协总结前两届服务进博经验,对本届律师志愿团进行结构优化,加大知识产权律师比重,并精挑细选组建了“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专业小组”。在为期6天的服务周期中,每天都将有一名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进场服务,和驻场律师及远程支持律师合力提供服务。
进博声音>>>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40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渐成为创新的全球领导者。”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进博会 “打击侵权假冒国际合作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格塔洪代表总干事邓鸿森发表了上述视频演讲。
在本次以“创新 发展 合作”为主题的论坛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世宏表示,2020年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统筹协调更加有力、重点整治扎实开展、司法保护持续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有效、国际合作逐步深化,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他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坚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促发展,与国际社会一起,不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