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痰”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1月10日

  “痰”:

公司收益良好,老板却发话“允许员工自愿降薪”?多名员工向记者透露,“自愿降薪”言论为公司的服从性和忠诚度测试,类似测试在公司每年都会发生。(11月8日《成都商报》)

百家讲:

既然降薪是为了“测试忠诚度”,那就谈不上“自愿”。“自愿”是无附加条件的自由选择,假如降薪就算忠诚、不降薪就被视为不忠诚,这样的测试,就会逼迫员工出现“被迫的自愿”,员工嘴里说自愿,心里却极不情愿。这类“自愿”在用工单位并不少见,比如加班虽说“自愿”,但在人人加班的氛围中,员工不加班就会感受如芒在背,就不得不跟着加班;捐款虽说“自愿”,却又进行公示,员工不敢不捐。“自愿”是个好词,却存在被滥用的可能。

这家企业在业绩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有93%的员工积极响应“自愿降薪”,与其说是员工忠于企业,不如说是“一言堂”的体现,老板的威信得以树立、虚荣心得到满足,但把员工训练得唯唯诺诺,对企业的发展未必有利。

近年来,以打造企业文化为幌子的一些奇葩行为,如让员工爬街、自抽、学狗叫等,这类行为层出不穷,危害性也不难辨识。但容易忽视的是,打造企业文化,目的比行动更重要,有些行为看似理由充分,却带了低俗的目的,不仅危害更大,而且更具有欺骗性。这起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自愿降薪”若为了高尚的目的,就应该得到赞扬,若为了表达愚忠等低俗目的,合理性就荡然无存,受到质疑和指责就在所难免。  ——罗志华

“痰”:

近日,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八督查组派员前往河南省周口市开展明查暗访,发现周口市天立学校存在虚假宣传、非法招生、违规收费等问题,周口市区两级相关政府部门不履职不尽责、监管缺失,导致近百名学生无学籍,成了“黑户”。(11月5日中新网)

百家讲:

民办学校乱象迭出并不罕见,也不奇怪。令人诧异的是,周口市天立学校几乎从一诞生就问题缠身,且不止一次被家长投诉、被媒体曝光,但众声质疑并没有阻挡学校  “大干快上”的步伐,最终导致近百名学生成了“黑户”。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好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法治不是禁锢和障碍,而是底线和保障。当地相关部门应通过法治化手段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激发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热情和活力,比如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优化教育审批登记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总之,无论是非营利性的还是营利性的民办学校都不能脱离监管轨道,游离法治之外。

“招商引资项目”不应是周口市天立学校野蛮发展、非法办学的挡箭牌,民办学校也不能动摇和改变“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理念。目前,当地正进行整改,并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有责必问、失职必究,但愿督查组的通报能警示更多人。——陈广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