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力
节前,执行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干警观看了《法官拒礼、拒请、拒托》系列情景剧,此剧通过一个个场景模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法官执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送礼请托场景,并给出柔性艺术的处理建议,既维护了司法公正,也不伤人情关系,内容深入浅出,把反腐倡廉的重大原则体现在执法办案和待人接物的现实生活中,使我们深受教育与启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法官也处于人情关系之中,在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亲戚朋友等找上门就案情说情、打招呼,甚至送礼请托等情形,但法官的职责赋予其身份必须是中立的、公平的,如果法官接受说情送礼,意味着天平将会倾斜、司法不再公正。日常生活中,法官往往处于律条和人情的漩涡之中,那么,法官该如何自处,做到既不违背原则,也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首先,要清醒认识,注重修养。
法官应是具有优秀品德、清正廉洁的人。如果法官不能做到清正廉洁,必然导致司法不公和司法公信力的丧失。每一位法官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品德和言行不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法官这个群体、法院和整个国家的司法形象。因此,我们要时刻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忍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于法律,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以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尊重。
其次,要柔性处理,艺术拒绝。
公平正义是法官的第一生命,在人情社会中,更要学会把握人情的尺度和律条的准则。面对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的说情送礼,我们当然不能生硬将其拒之门外,否则可能会因处置不当而导致双方老死不相往来,但我们也应该明确地告诉对方自己所处的位置,作为朋友,就应该互相理解我们的工作不容许对任何一方当事人有任何偏袒,而且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从而使双方得到公正的对待。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大胆地有艺术地说“不”。人情社会里,语言的艺术在拒绝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面对朋友的说情,有的法官往往抹不开面子,觉得朋友开了口,对自己而言也只是小事一桩,做个顺水人情而已,而实际上,这一行为已经违反了有关纪律和规定。因此,学会艺术地说“不”,并不会让我们在朋友面前丢面子,反而会因为我们对职业道德的坚守,赢得更多尊重与信任。
最后,是坚持原则,坚守底线。
清正廉洁是法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的法官,人人尊敬;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法官,人人不齿。许多反面案例也证明,一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并非一开始就是贪污腐败者,也曾经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过贡献,甚至是比较大的贡献,但是他们逐渐在金钱享乐等各种诱惑面前丧失了原则,走上了不归之路。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没有司法公正,社会公正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面对再大的人情,作为人民法官也要坚持好原则、坚守好底线。
古语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作为一名新进法官助理,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上,一定要牢记宗旨与法院人这一身份,不忘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自觉把廉政纪律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