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纠纷背后却是诈骗?

虹口:“监捕诉防”一体严惩犯罪分子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1月30日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王晓阳

身患重病急需用钱,却将房产抵押贷款的救命钱拿去投资?家境贫寒为何多次借贷大笔钱款再转借给他人?看似民间借贷纠纷,实际却是有预谋的诈骗。

日前,虹口区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了这样一起诈骗案,检察官经缜密调查,层层刺破借贷面纱,揭开背后真相,最终监督立案严惩诈骗犯罪分子,为被害人讨回公道。

借款屡被借走“投资”最终债台高筑

因身患重病急需用钱救命,吴某向相识的熟人石某、林某求助,石某、林某撺掇吴某将自己的房子办理抵押贷款。贷款到账后,石某却以帮忙投资赚利息为由将钱陆续借走,并许诺吴某按期支付利息。

吴某需要钱时,石某称资金未周转开,又介绍吴某去了多家小贷公司办理包括车贷在内各种名目的贷款,并信誓旦旦承诺帮吴某偿还贷款。贷款到账后,吴某拿走一部分,剩下的钱又被石某和林某以同样理由借走“投资”。

但石某在还了几期贷款后就再无下文,吴某面临债台高筑、房产被拍卖的处境。然而,由于双方多次签订过借贷协议、还款协议,且在最开始有借有还,更像是民间借贷纠纷,所以未被立案。

用证据说话

监督侦查机关立案

当吴某来到虹口检察院求助时,检察官注意到隐藏在借贷纠纷的一个个可疑细节:“吴某患病为何将上百万救命钱拿去投资?吴某没有驾照为何还要借车贷……”

围绕吴某的钱款去向,检察官展开调查核实。梳理了几百页银行交易明细后,检察官发现石某从吴某处取得的钱款或用于个人花销,或用于帮助林某偿还欠款。所以,石某想要帮助吴某投资的理由是假!同时经调查发现,石某一直没有固定收入,所以石某声称会将钱款还给吴某的理由是假!最终,检察官认为,石某具有非法占有故意,存在骗取吴某钱款的嫌疑。

在虹口检察院的监督下,2019年8月,本案开始立案侦查。

“监捕诉防”

探索一体化机制

对检察官来说,“立案不是监督终点”,积极探索监捕诉防一体机制,虹口检察院坚持“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了”,加强监督后跟踪督促,积极引导侦查机关规范取证,加强与侦查、审判机关的沟通。最终,本案在一个月内即完成逮捕、起诉、审判的工作。

同时,检察官发现发现林某还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同样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遂引导侦查人员固定相关证据,在对石某提起公诉的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对林某补充起诉。

法院采纳检察官当庭发表的量刑建议,依法判处石某有期徒刑13年,林某在被补充起诉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

近日,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案(事)例”评审会中,这起立案监督案例获评2020年度上海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案(事)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