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插画和报道还原美国名案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2月16日

  目录

导言

70年代

米切尔、斯坦斯案:水门序曲

卡伦·安·昆兰案:信仰和“死亡的权利”

鲁宾·“飓风”·卡特:为生命而抗争

大卫·伯科威茨:山姆之子

德尔·蔡奥诉哥伦比亚长老教会:试管婴儿案

80年代

巴迪·雅各布森:三角恋谋杀案

琼·哈里斯:被嘲笑的女人

马克·大卫·查普曼:约翰·列侬的刺客

杰克·亨利·阿博特:野兽的天性

约翰·欣克利:总统刺客

文鲜明牧师:“上帝”受审

布林克抢劫和黑人解放军:法庭上的革命

沙龙诉《时代》:血祭诽谤还是透彻真相?

威斯特摩兰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重返越南”

黑手党委员会审判:犯罪集团

斯坦利·弗里德曼:纽约腐败案

伯恩哈德·雨果·戈茨:地铁治安员

马拉·汉森:被偷去的美

玛丽·贝思·怀特黑德:婴儿M案

罗伯特·钱伯斯:大学预科生谋杀案

90年代及以后

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犯罪、种族和公正错觉

埃尔·塞伊德·诺塞尔:刺杀卡哈尼

约翰·戈蒂:“不败先生”的倒下

埃米·费希尔:长岛洛丽塔

伍迪·艾伦诉米亚·法罗:心之战

查克·琼斯:迷恋玛拉·梅普尔斯

世贸大厦案与地标建筑案:圣战在美国

O.J.辛普森:世纪审判

桑特和肯尼思·凯姆斯:骗子和尸体失踪案

吹牛老爹:生活模仿艺术

马莎·斯图尔特:受审的文化偶像

《速写美国名案:30场大审判》

作者:[美]玛里琳·丘奇  绘

[美]卢·扬  著,杨安舒  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编辑推荐】

★全彩绘画、一线报道、还原庭审现场

★照片定格瞬间,而绘画超越时间。希望通过这本书,法律人和罪案爱好者可以享艺术盛宴、窥法律文化。

【内容简介】

从水门案件之序曲、到对疯狂的连环杀人犯“山姆之子”的审判,从中央公园慢跑者案、到黑手党教父约翰·戈蒂的倒台,从伍迪·艾伦监护权案件、到对辛普森的世纪审判,丘奇将读者带入庭审现场,观察美国司法体系这三十余起轰动一时的案件,体验戏剧性头条新闻背后的故事。

除了丘奇所绘的一百余张精彩的法庭插画,本书还包含著名记者卢·扬撰写的引人入胜的庭审报道,以及书末的名人画廊。

本书正文分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及以后三部分,为读者描摹这些时期里的美国大案。每个案件的开篇由一张极具震撼力的跨页速写展开,边角放置案件信息。除了正文的庭审报道,每张法庭速写还附了图注或画家视角的描述。

【作者简介】

玛里琳·丘奇:才华横溢的职业画家,当代极负盛名的法庭画师。作为《纽约时报》和WABC在纽约最主要的画家,她以绘画的形式报道了过去三十年里著名的庭审案件。她曾因重现约翰·列侬谋杀案获得艾美奖、因报道琼·哈里斯谋杀案获纽约新闻奖。丘奇的作品曾在纽约电视广播博物馆、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最高法院、哈佛法学院等多处展出。

卢·扬:纽约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多次获得艾美奖。获美国联合通讯社、合众国际社、广播电视新闻协会、纽约记者俱乐部、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多项荣誉。

【前言】

艺术家之手总能为人类境况提供独特的注解。从史前洞穴绘画时期到如今,艺术家们一直在记录他们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温斯洛·霍默所画的报纸插图描绘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件。杜米埃  所绘的法庭场景捕捉到了公众对正义的追逐。但是摄影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新闻采写,公众对新闻和法庭报道的着迷从照片中得到了满足。自新闻界将1935年的林德伯格审判变为一场“马戏”后,新闻相机被禁止带入联邦法院以及许多州法院。很多时候,除非亲自到场,否则你只能通过画家们被要求绘制的图画,看到审判场景或被拘的被告。本书记录了三十多年时间里的著名案件:那些改变我们的生活、铸造这个国家、正义未得彰显以及历史得以创造的审判。

当我还是少年时,曾看到《生活》杂志上的法庭插画,想象着对于画家而言,法庭该是一个多么令人着迷的地方。现实亦未让我失望。许多年后,作为一个为电视台和报社报道庭审的画家,每天我都能见到古怪离奇、不可思议、无法忘怀以及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我曾看到胜者沾沾自喜、败者陷入绝望,看到生命消失或存续,看到真相被揭开或被一系列谎言永久掩盖。自第一天到法庭我就意识到,不会再有其他工作可以令我如此着迷。

我在普瑞特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在印第安纳大学完成了毕业作品。我想画画,但也需要收入,于是成了一个时尚插画师。几年后,这份工作带来的局限令人沮丧。1974年,我的一位律师朋友告诉我,皇后区某场高调审判的法庭绘画正在电视上播放。对于不看电视的我来说,这算是条新闻。第二天,我去法庭画下了审判场景,随即爱上了这件事。随后几天,我带着样稿去了多家电视台。到了下一周,我从WABC电视台接到了报道一次庭审的工作。这是多么不一样啊!忽然之间,截稿日就近在眼前。有四幅画需要我完成,包括法庭全景、被告特写、陪审团描绘以及观众反应描绘,所有这些都要与实际情况高度相似,并在三个小时内完成。这是项困难的任务,但我做到了。

六个月后,在米歇尔-斯坦斯水门案即将开审时,《纽约时报》首次决定聘请一个法庭画师,而我获得了这份工作。现在,我成了历史的见证者。第一次去法庭后的第二天早上,我激动万分,坐地铁时仿佛看到车厢里一半的乘客手上都拿着《纽约时报》,而我的画刊登在头版。

事实证明,时尚插画师这份工作对于法庭绘画而言是很好的准备,因为两者同样都讲究速度。但在法庭上,有更多的因素需要处理。关键人物得是容易辨认的,整幅画需要合理安排,这样观众们才可以在电视播放的三秒时间内看懂。由于永远都没有足够的时间画下每个特征,每幅画都是妥协的结果。我不得不考虑究竟是画出精准的肖像、强调法庭的范围、专注于描绘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还是描绘法官的反应。从许多方面来说,绘画作品是电视新闻需要压缩时间的反映。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