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贰柒 制图
□口述:宏诚 记录:一帆
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一提到时下年轻人疯狂追星就觉得他们不成熟,对如今国内“全民偶像”的风气直呼看不懂,其实人人都是追星族,连大文豪萧伯纳也曾说过,“野蛮人崇拜木石的偶像;文明人崇拜血肉的偶像。”每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只不过每个时代的偶像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而已。
我当起了“点子大王”的听众
我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俗称“70后”,现在不知不觉也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但我这人有个乐观好动的少年心,喜欢和比自己年轻的人打交道和交朋友,更喜欢紧跟潮流和时尚。
倒退二三十年前,我还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当时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
记得自己在1991年刚入大学校园时,发现大学校园的活动比刻板枯燥的中学校园要丰富多彩得多,于是大展身手,好好畅游了一番,先后担任班长,学院公关部部长,两家协会的会长。另外,虽然自己学的是理工科,但偏爱管理财经类的课程,常常去管理系旁听上课,久而久之就认识了管理系的副教授王老师,他很欣赏我的悟性和能力,和我相处得不错,我俩是半师半友的朋友关系。
1993年的一天,我从当地报纸得知当时风靡全国的“点子大王”何阳周五上午要在市某大宾馆大会议室开讲座,兴奋至极,赶快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王老师,要知道我俩都是何阳的忠实粉丝呀!可王老师恰好周五那天上午学校有活动,去不了,他非常遗憾之余就拜托我一定要花高价买到前排位置好好地去听,回来后给我报销,并把他当成宝贝的索尼随身听特意交给了我,让我把何阳的话一字一句都录上!
说实话,现在的年轻朋友可能对何阳很陌生,可是对当时的青年人,尤其是年轻学子来说,“何阳”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传奇和智慧。他当时号称 “点子大王”,被公认为中国策划业的开山人物。
在何阳最红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争相报道了他的种种传奇事迹,包括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等,为此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还以何阳业绩为背景,专门编排了冯巩、牛群表演的相声《点子公司》。
周五那天我早早去了宾馆会议室,和当地的一些老总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何阳本人,他在上课时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一晃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看看他过去所策划的那些成功案例吧:一家儿童商场效益不好请教与他,他来到商场后二话不说就叫人拆了二楼的楼梯,做成儿童喜欢的滑梯,另外将所有的柜台都降低到与儿童视线持平,短短两条举措,就使商场短期内扭亏为盈;1987年底至1988年3月间,由于甲肝疫情,一家沪上知名连锁饭店的老总眼见自家饭店门可罗雀的现状,赶快请教何阳怎样把食客吸引回来,他在饭店里实地查看两圈就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在大堂里设置一个洗手台,这样食客觉得这家饭店卫生有保证,以后自然会频繁光顾;浙江一家火腿厂火腿销路不佳,何阳出点子说把火腿开发成罐头,结果火腿大卖……
我听完讲座后当晚带着索尼随身听去了王老师家,他如获至宝,并说下周要专门开一节课和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点子大王”何阳的金点子。
偶遇“音乐教父”李宗盛
哪知,到了1999年12月,何阳因涉嫌诈骗被捕,2001年3月28日,何阳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一代点子大王、策划高手却以不光彩的方式落幕了,令人不禁扼腕叹息。
我当时的爱好比较广泛,除追一些经济名人外,我还比较喜欢唱歌,当时在华语歌坛上公认的两位“音乐教父”分别是罗大佑和李宗盛,这二位音乐人对当时的国语乐坛影响至深,“80年代的罗大佑,90年代的李宗盛”,尤其是李宗盛,他一手捧红陈淑桦、赵传、周华健、张信哲、梁静茹等这些震烁歌坛的天王和天后。他们串起来,就是华语乐坛巅峰的大半个江山。
李宗盛曾经创作出很多经典作品,如:《梦醒时分》《我是一只小小鸟》《让我欢喜让我忧》《爱如潮水》 《领悟》 《爱的代价》《当爱已成往事》 《真心英雄》《给自己的歌》《鬼迷心窍》等等这些金曲。
我当时超级崇拜他,把他当作心中的偶像,但我大四参加兼职活动时竟然意外地和他相遇,并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的亲笔签名。
当时我已经是大四老生了,面临毕业,课程早已结束,于是,我就到当地一家音像出版社当起了兼职工作人员。那一阵我们单位和其他出版社一起到市展览馆设摊位搞展览,一天我刚忙完坐下来突然看见有三四个女工作人员兴奋地围着一位貌不惊人的戴眼镜中年男人要他签名。
刚开始我还没注意,后来瞅了个仔细才认出了那个男人的身份,天呀,那不就是李宗盛嘛!当时我简直是欣喜若狂,我一路小跑地挤上前去让他签名,我和那几个女人依次排队让他签。
李宗盛没有任何的明星架子,相反却非常地和气,一点也没显露出不耐烦的感觉,该轮到前面的年轻女人了,她竟然让李宗盛用签字笔把名字签在自己身上穿的T恤衫上,他愣了一下也微笑着照做了,那个女人同旁边的同伴兴奋地说道:这下我再也舍不得洗这件T恤啦!
现场看
黑豹乐队演唱会
轮到我时,我灵机一动,掏出我同事的名片翻转到后面空白处递了上去,我当时也想拿自己的名片让李宗盛签名留念,但当时我的名片还没印好。
他飞快地在名片后面签上自己龙飞凤舞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给我后接了个电话就匆匆离开了。
当时我还尤其痴迷于国内的摇滚乐,是个典型的摇滚迷,当时在国内摇滚界,除“开山鼻祖”崔健外,唐朝和黑豹乐队是摇滚界的两面旗帜,尤其是黑豹,经典好听的歌曲层出不穷:《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别来纠缠我》 《怕你为自己流泪》《体会》《别去糟蹋》《靠近我》《同在一片天空下》《无是无非》等等经典的曲目。
1991年,当看到黑豹乐队到我所在学校的城市里演出时,毫不犹豫地和班里另一个喜欢摇滚的同学买了高价票。那天黑豹演唱会在市体育馆举行,我俩就早早地坐公交赶到了那里,体育馆公交站距离体育馆挺远的,还有三条马路,等到时发现离演出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想当然地想着:肯定现场观众还没来呢!哪知到体育馆还剩一条马路时便惊呆了,倒吸了一口凉气说不出话来。
当时的情景就像宋丹丹在小品中说的最经典的那一句:那是相当壮观,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可见黑豹乐队在当时是多么的深处人心,受到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欢迎。
我随人流走进了体育馆里,座位席上人员爆满,连四周走廊里也围满了密密麻麻的观众,但都井然有序,大家一遍一遍高喊着黑豹乐队的名字,气氛热烈。
第一次看的演唱会至今还在回味
终于到了演出的时候,当时的主唱、音乐才子窦唯和乐队其他乐队成员果然没令大家失望,一首首经典曲目由窦唯那高亢不俗的嗓音演绎出来,他高超的舞台表现力令大家如痴如醉,以至于坐在我前面的一名年轻的女观众整场演出一直没坐下,始终挥舞着荧光棒在跟唱。
演出结束后,绝大部分观众都久久滞留在体育馆里,不忍离去,我俩也是其中的一员。后来回学校后,班里同学都纷纷打听演出的情况,对此我们年轻的辅导员顺应民意,在开班会时让我这个班长走上讲台,讲述黑豹演唱会的情况,毕竟她也是黑豹的拥趸者嘛。我用10多分钟讲完后,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机,公放了黑豹乐队的磁带,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不但受到本班同学的欢迎,而且也引来了大量别的系的同学们。
那次黑豹演唱会是我俩第一次实地去看的演唱会,毕业以后我在上海定了居,到现在为止也看了不少著名歌星的演出,林肯公园、缪斯乐队、BE鄄YOND乐队等等。成家后有了女儿就很少去看明星的演唱会,精力、时间和财力都不允许,自己也再也不敢这么任性追星了。
回顾这二十多年的追星经历,最难忘的依然是学生时代的追星经历,尤其是第一次去现场看的黑豹乐队演唱会。其实现在看来,明星也是人,不是不食烟火的神,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只不过是在自己的领域知名度比较高或者做得很成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而已,所以不盲从不跟风,理智追星是大有必要的。
手记>>>
偶像是精神和信仰的承载体
很多长了点年纪的人可能对下面这段话不陌生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要知道,在当时青年人的心目中,这段话的作者坚强的保尔·柯察金成为了大家的偶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1934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鼓舞了千百万青年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成了一代青年的偶像。
什么样的时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偶像。理想主义的年代过去了,崇尚自我价值实现的新时代到来了,被塑造的英模和青年偶像逐渐回归平淡,而李宇春、王嘉尔、鹿晗、吴亦凡、易烊千玺等等娱乐明星逐渐走向主流。
其实偶像应该代表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希望偶像带来的全是正能量。有喜欢的人,生命中就好像有了光一样,偶像会照亮你前进的道路,会在你黯然失色时给你继续努力生活的勇气,希望我们和偶像一样闪闪发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