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昨日,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发布,覆盖金融服务、民生服务、集成电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多个领域。“上海的标准是代表了上海水平的高标准,也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准!”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学军介绍。
按照培育一批、成熟一批、评价一批的原则,今年4月“上海标准”评价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经自愿申请、第三方机构专业技术评价、社会公示、“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综合评定,最终确定10个标准项目为“上海标准”。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的创设性规定。
“上海标准”评价关注标准先进性、创新性,关注标准实施成效,首批10项“上海标准”,充分体现了标准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技术创新以及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在推进“上海标准”标识制度过程中,将持续指导优化评价流程,完善制度体系,保证评价过程科学性、规范性,合力打造“上海标准”金字招牌;持续开展“上海标准”培育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逐步扩大“上海标准”集群;持续开展“上海标准”宣传推广,引导全社会增强标准意识,不断提升“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