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沉迷“网红打卡”吗?

检察报告:近年“网红”产品问题频发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2月29日

  □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近年来,“打卡”网红店成了一种社会热潮,但“网红”产品却问题频发。昨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以下简称三分院)协同上海市铁路运输检察院(以下简称上铁院)共同发布《2015-2020年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集中管辖检察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犯罪对象呈多样化、新型化趋势,“网红”产品问题频发。

6年来,三分院和上铁院共受理食品、药品类批准逮捕案件317件556人,审查起诉案件384件716人2单位,提起公诉308件513人13单位,受理食品、药品类二审上诉、抗诉案件67件140人2单位。两院的食药案件认罪认罚适用率分别提升为75%和98.28%,缓刑适用率约为38%。判处罚金总金额高达5677.26万元,其中在分院办理的案件中,判处一倍以上罚金案件12件,占比52.17%。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近年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犯罪对象呈多样化、新型化趋势。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不法分子开始将食品犯罪的目标投向进口牛肉、阿胶等“高档”“网红”产品,较多运用更换过期食品标签、掺杂部分过期食品等更加隐蔽的犯罪手法。在药品领域,新型医美药品,如肉毒素、美白针、溶脂针、麻醉针等美容针剂占比逐年升高,逐渐出现一些利用化工产品自制抗癌药的案件。

三分院和上铁院作为上海市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主要办案机关,共同牵头成立上海市检察机关食药品环资核心办案团队,专办涉食药品安全的大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上下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同时,还建立了协同机制,完善内外联动协作。三分院、上铁院与原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订《加强工作联系配合的备忘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资源和案件信息、专家库等资源共享,不断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打击力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