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两则

上海法治报 2020年12月29日

  □皇甫洁

人对动物的杀戮

人类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发现动物的种类。本该与动物共存与“地球村”的人类却为了显示自己“万物之灵长”  (莎士比亚语)的绝对优势,并且尽情享受生活,竟然肆意杀戮动物,使之渐次灭迹。

倘若从公元1年算起,人类已灭绝了345种动物,其中133种是在1750年左右灭绝的,212种是最近三百年间灭绝的,光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就有36种哺乳动物消亡,二十世纪已经绝迹了40种以上。

至于鸟类,到十八世纪已有20种消亡,从1850年至1901年约有50种灭绝,二十世纪也有同样数量的消亡。——几百年来,现代人只能在书籍、照片和影片中看到这些完全灭绝了的鸟和兽类。悲哉也夫!

泰姬陵的遭遇

印度人早已把泰姬陵当作印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圣殿。2007年入选“新七大奇迹”。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载文《对泰姬陵围攻》:泰姬陵曾遭到本国政府的抵制,政府将它排除在主要旅游目的地之外,政府拒绝给予它任何文化资助,并规定不得将它的模型作为政府礼品向贵宾赠送,取而代之的是印度教圣典《博伽梵歌》的复制品(因为它是莫卧儿穆斯林皇帝沙·贾汗建造的纪念碑,没有体现印度文化。这种以政治的、宗教的名义向人类文明成果发难、抹黑甚至攻击的做法,自然遭到印度人民强烈反对)。

人类文明史的悖论: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又在不断破坏文明。泰姬陵就差点儿毁于英国殖民者的斧钺之下。1803年,东印度公司雷克将军占领了阿格拉,殖民者们垂涎于泰姬陵上镶嵌的玉石珠宝,肆意挖凿,还在建筑的墙壁廊柱上随意刻下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人暗地里策划,企图把泰姬陵拆迁,拉走当古董去拍卖。

好在一个叫寇松的人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可能是出于安抚印度百姓的政治需要,也可能是他酷好建筑和历史遗存,他制定了保护文物古迹的法规,并多次造访之。但英国人在以后的维修中,按照他们的审美风格改造了花园,其风格与当年的设计相去甚远。

英国人自认为他们的欧洲式花园可以让泰姬陵增光添彩,印度艺术家则认为这是画蛇添足式败笔,是蒙娜丽莎脸上加了两撇胡子,纯属“建设性破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