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形成对法律的认知

上海法治报 2021年01月06日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法律社会化与合法性因素

第二章  法律社会化的一般方式

第三章  生命历程中的法律社会化

第二编  法律社会化模式

第四章  法律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第五章  法律推理的发展

第六章  神经发育与法律能力

第三编  贯穿儿童与青少年阶段的法律社会化

第七章  家庭中的法律社会化

第八章  学校里的法律社会化

第九章  青少年司法系统内的法律社会化

《孩子为什么遵守规则》

汤姆·R·泰勒

里克·特林克纳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阐述了孩子和青少年如何形成对法律的认知。通过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犯罪学的方法,作者梳理了焦点集中在家庭、学校和少年司法系统的社会学文献,揭示了权威和权力在社会制度运作中的主要冲突。作者认为,当公众对警察、法庭和法律的信任降到极点时,协商型权威/共识权威可以提升法律正当性。

法律社会化是孩子和青少年获得与法律相关的价值、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过程。这种价值和态度——特别是正当性——预设了他们赞同法律和服从具备正当性的法律制度的能力和意愿。当一个人18岁时,他对法律的观念已经基本定型,很多学者忽视了这个过程,而主要关注成年人以及他们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过早地将犯罪的孩子送入司法系统并非恰当之举,这反而会增加他们成年后犯罪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三个相关但却又不同的方面着手进行论述,即家庭、学校和青少年司法系统。作者强调孩子的法律认知与他对法律和法律权威的认知定位、责任及义务相关,而非基于他们对惩罚的担心。

作者认为,权威可以使价值内化并增进支持态度。协商型权威/共识权威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权威如何决策、权威如何对待人们以及权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界限。当人们感受到权威是公正的、令人尊敬的,以及了解权力的限度之后,他们更容易赞同和听从引导。尽管现有证据已清晰地表明了协商型权威的作用,但在美国的家庭、学校和青少年司法系统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基于强压和普遍支持的支配性力量的权威之运行,替代措施。

【作者简介】

汤姆·R·泰勒,哥伦比亚心理学学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硕士和博士,耶鲁大学麦克林·弗莱明法律与心理学教授,司法协同实验中心的创始主任。泰勒也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他于2012年1月加入耶鲁大学法律系担任法律与心理学教授,并曾在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西北大学任教。泰勒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正义在团体、组织、社群及社会人际关系塑造中的作用,特别是社会运转中的正义或不正义之裁判对塑造正当性、服从性与合作性的作用。泰勒撰写了《人们为什么合作》《合法性与刑事司法》《人们为什么守法》《信任法律》《团体合作》等著作,他曾因“法律与社会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研究而获得美国法律社会学研究协会的哈利·卡尔文奖,并因创新性研究而被国际正义研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里克·特林克纳,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学院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

雷槟硕,主要从事案例与守法研究。曾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交大法学》等期刊公开发表多篇文章。

【序  言】

泰勒与特林克纳撰写的《孩子为什么遵守规则》一书关注的并不是对孩子们遵守规则具体行为的实然描述,而是关注孩子们遵守规则的原因,并试图分析人们遵守规则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为何作者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泰勒曾专门写过《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的书,它作为一本法律社会学的著作,通过对芝加哥地区的社会调查,泰勒分析人们为什么遵守规则的问题。如果这本专著能够解决前述问题,便无需另行撰写专著解决该问题。但为何又专门撰写另一本专著探讨孩子为什么遵守规则?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法律学者们大多都忽视了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与法律相关的态度与价值观在成年之前已经形成……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法律社会化是整个法律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部分。”即人们遵守、认可、支持法律的原因很多,既可能是基于最基本的成本与效益的功能考量,也可能是单纯担心受到法律惩戒,还可能因为人们认可法律所体现的价值观。其中,最具稳定性的守法理由便是法律及其运作所体现的价值同行为主体的价值观相一致,即行为主体认为法律具有合法性(legitimate)。

……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