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根据院里的信访工作安排,轮到我在青年志愿者信访窗口值班。一位老者将信件紧紧地放在我手中,反复叮嘱让我交给当时案件的承办法官,而后静静地离开。一时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留在手中的信件却显得沉甸甸的。
这是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说不尽的谢意。几页泛黄的信纸中夹杂着淡淡的墨香,清瘦的字体就像这位老者的身形一样,笔画虽有些许颤抖却依然保持工整的字迹。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法官在执法办案中有理有据,一身正气,坚持了原则,主持了公道,倾听我多年官司以来的心里话,为老百姓伸张了正义。”简短的几句话,又让我回想起当时法庭上聆听过的他的故事。
这位年迈老者的房屋曾有部分空间被案外人长期占有,多年前的生效裁判判决案外人限期迁出房屋,后因其无他处房屋可迁居而中止执行。后来,这栋弄堂深处墙面斑驳的老房子被纳入征收范围,征收部门对于被案外人占有的部分房屋未予处理。数十年间的利益纠葛原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此刻还夹杂了更多的复杂因素,老者的陈述声泪俱下,描述着论证与辩驳的数载光景,传递着亲友之间的离愁别绪。
在审理过程中,主审法官仔细审查案件事实,耐心阐释案件所关联的规则与原则、法理与情理。通过与征收部门多次沟通,督促其与当事人按照房屋征收政策规定重新协商,并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致使这位老者的合法征收利益得到保障。数十载利益纠葛一朝化解,那些刻骨铭心的陈年旧事终成为过眼云烟,实质性解纷的故事此刻有了新的注解。当事人对法官定分止争的智慧和司法为民的情怀深表感动,法官却说,她只不过是在裁判之外稍微多做了点事情。
有人说,判决之外法官无言;还有人说,判决之外法官有言。其实,有言和无言都是表达公平正义的方式。于无言处断曲直,于有言处辨是非。无论是伏案躬耕时的孜孜求索,还是青灯黄卷下的娓娓道来,都是为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尺法台见证岁月峥嵘,一纸裁判传递司法温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