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颖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就是穿着鲜艳的马甲在电脑前交易,或者是打电话撮合交易,或是穿梭在交易大厅里忙进忙出。实际上,交易所也有一部分员工需要出差培训、宣传、参加会议,负责市场推广和投资者教育。
要完成这些培训任务,中心不仅成立了专业的市场推广部,培养资深的培训讲师、组织各类产品推广、市场培训和投资者教育活动,还动员中心的所有同事一起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因为上交所的权威和讲师们的魅力,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都愿意一起合作举办这些活动。虽然一场培训只有短短一二个小时,但市场推广部的同事会先做好准备,仅PPT就有60多页,信息量大,而且跟随市场数据的变化不断更新,供培训讲师们使用。投资者们往往在培训结束后还意犹未尽,经常拉着培训讲师添加微信、探讨交易策略。
因为有更多外出培训讲课的机会,市场推广部的同事个个都是资深的讲师,站在讲台上神采奕奕,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一组组数据脱口而出,可以根据听众的不同投资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心的产品。其中有一位特别会讲课的同事,深受投资者们喜爱,一年出差不少于100天,去了全国30个城市,除了周中在所里坐班,几乎每个周末都出差培训,是上交所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
其他的中心员工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外出培训讲课,尤其是新入所的员工。这就像是惯例,每年入职的新员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中心的产品以及外出培训的内容。记得我刚入职,最先拿到的是中心自己编撰的产品介绍书籍,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这些书里的知识掌握的八九不离十,接着要熟悉培训的PPT,3个月以后参加了中心内部的试讲,通过以后就跟着中心的资深员工外出培训讲课了。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为了不辜负在座的投资者们的期待,我小心翼翼地把之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和PPT上的内容完整而准确表达出来。而随着讲课次数的增加,我尝试在原先的内容中增加一些事例或者数据,而且更注重内容输出的节奏,锻炼自己的公众演讲能力。后来,培训的时间和内容不断增加,从一开始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从配合资深员工一起培训到单独出去培训,即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在2年时间里走过了全国11个城市,参于了10家券商的培训,在享受“空中飞人”感觉的同时,也可以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除了全国各地的培训讲课,中心负责的新产品的上市、产品首发、调研、资格申请等也需要同事们去现场检查或了解情况,但是时间和频率不固定。而上交所的其他部门,比如和公司上市审核相关的同事、负责全市场投资者教育的同事,还有对上市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的同事们也经常飞行在空中,一起组成了上交所的“空中飞人“团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