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纷直通车”,铺设多元解纷“快速路”

——金山法院创新探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上海法治报 2021年12月27日

“解纷直通车”平台上线仪式

“解纷直通车”平台在线调解现场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区域社会治理,金山法院长期以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结合金山地处远郊、地域广、百姓居住分散的特点,金山法院进一步探索法官“下沉式”工作方式,提档升级“八公里诉调对接调解圈”,与金山区政务办联合研发了“解纷直通车”平台,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司法服务”,推进智慧型法院建设,为老百姓架起了一条诉讼服务的“高速公路”。

暖心助力的“指尖调解”

“我们还是按法院讲的好好商量一下,不用上法庭就能解决问题。”这是金山法院“解纷直通车”深入群众矛盾纠纷发生第一线进行“诉前调解”,面对面辨法析理后,当事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张阿姨,你和我大概讲讲呢,你弟弟为什么不配合你办理产证?”

金山法院特邀调解员刘玲此时正端坐在法院调解室,她操着一口熟稔的金山话,声音以视频的形式传到了十公里以外的张堰镇桑园村。

屏幕另一端,当事人张女士在村调解员陪同下坐在桑园村村委会会议室内。

这是一起涉及姐弟俩的房屋产权登记纠纷,双方本已达成调解协议,谁知,在姐姐张女士支付了5万元现金后,小张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更多的补偿,双方争执不下。

张女士知悉法院“解纷直通车”后,立即来到村委会,在村调解员的帮助下与法院“解纷直通车”取得了联系。最终,在调解员的释法说理下,张家姐弟重新签订了调解协议,一起本该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案件被化解在基层。

张堰镇桑园村的党支部书记对“解纷直通车”在线调解功能由衷地赞赏:“太便捷了!省时、高效、零成本,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的诉累,这种‘指尖上的司法服务’不仅给当事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对于村居的调解员们也非常收益。”

记者了解到,“解纷直通车”平台已基本实现了在金山区村居的全覆盖。

此外,通过“解纷直通车”调解的案件,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均可实现在线制作调解协议和在线司法确认,提高调解效率;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平台也会引导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而此前调解过程中已提交的材料将转为立案材料,方便当事人后续诉讼。

金山法院立案庭王丽娜法官介绍,“解纷直通车”平台已聚合了当前金山法院的各类调解资源,除了法院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组织外,也纳入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委员等行业性调解组织,消保委等专业调解组织,同时还邀请民革法律服务工作站入驻平台,为群众提供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同时,“解纷直通车”平台也对各街镇的村居调解员、调解干部进行对接培训指导。

金山法院立案庭庭长王仁华表示,未来将加大对村居调解员的培训力度、对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的推广力度,将平台打造成预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让多元解纷成为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选择”。

点单送达的“普法快递”

金山法院“解纷直通车”不仅通过法院加强诉前调解指导等方式帮助提升基层纠纷矛盾化解的成效,也是法院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的重要窗口。

金山法院创新普法形式,推出“快递式”普法新模式,采取群众“点餐”,“普法快递”限时送达的方式进行专属法律服务。

12月6日下午,金山法院普法讲师团成员王静根据群众在线点单情况,前往临潮幼儿园,针对婚姻家庭、遗嘱变更等内容为园内的教职员工们上法治课。

“父母出资为子女购房,子女是否有偿还义务?”王静与临潮幼儿园的教职员工进行互动交流。随后,王静现场解答:“除明确表示赠与外,应当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幼儿园张园长对此次授课赞不绝口:“我是在‘一网通办’的‘解纷直通车’平台上预约的课程,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预约当天就收到了反馈,今天的授课质量也非常高,老师们都向我表达了二次预约课程的意愿。”

为满足群众的个性化普法需求,扩大普法宣传的受众群体,金山法院“解纷直通车”将法院的特色品牌项目“菜单式”普法课程纳入“普法宣传”版块。征求采集群众普法新需求,拟定符合群众“口味”,涉及电信诈骗防范、婚姻家庭纠纷处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内容的“普法菜单”,共开设了40门普法课程供群众“点菜学法”。

“解纷直通车”可实现一键预约,由法院招募青年普法志愿者及资深法官组成普法讲师志愿者团队,采取“你点单,我上菜”的“快递”工作模式,“送货上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打通普法宣传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解纷直通车”平台还推出了“微讲堂”和“法官说法”两个普法栏目,如金山法院原创的民法典“金”剧场等,结合鲜活的案例和当下的社会热点,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节目”。

金山法院院长鲍慧民表示,法院由传统的“大水漫灌”普法宣传方式逐渐转变为“普法快递”送法上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让群众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实现按需普法、有的放矢。

私人定制的“聊天空间”

“车辆在小区被剐蹭,没有监控,谁担责?”“农村宅基地是否可以买卖,应注意哪些问题?”金山法院法官助理李梦娜打开“法官信箱”,群众们的问题便纷至沓来。

为满足群众对法律咨询的新需求,“解纷直通车”平台设计了“法律咨询”版块,包含智能咨询、法官信箱和在线问答三个部分。其中“法官信箱”成为群众与法官在线联动最接地气的渠道,可以私人订制“聊天空间”进行网上一对一法律咨询,在家动动手指,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让“法官信箱”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金山法院组建了一支法官和法官助理的专业队伍,采用私人订制“聊天空间”“在线坐堂”的方式,对相关法律问题在平台上进行解答。

记者了解到,网上一对一法律咨询的法官和法官助理队伍中,大都是法律硕士,不少是心理咨询师。

今年11月初,廊下镇有关工作人员通过“法官信箱”留言,反映该镇企业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款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后经劳动仲裁达成调解协议,现因公司未履行付款义务需要申请执行。鉴于涉及人数较多,且部分劳动者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不高,来到法院办理立案手续不方便,网上立案也有困难。

金山法院立案庭知道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来到公司厂区开展现场办公,为维权劳动者的申请执行立案开通“绿色通道”。

除“法官信箱”一对一答疑解惑外,“解纷直通车”平台还把“面对面”法律咨询的窗口通向了各村委会,依托法院汇聚的专业力量,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对于具体纠纷难以在单个问题中说明清楚或者确实需要实时交流的情况,平台设置了在线问答的预约,法院对预约确认并排定时间后,可以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平台登入视频回话界面,和法院安排的相关专业法律人士进行视频“面对面”法律咨询。

金山法院副院长任素贤表示,“解纷直通车”实现了村居到法院的直接连线,促进了法院工作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为法院的诉源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促进了矛盾纠纷有效预防、有效分流、有效化解。

递进模式的“诉源治理”

诉源治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方式。

如何尽早地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投诉难”、“咨询难”和“调解难”,一直是金山法院面临和思考的问题。金山法院也一直采取法官“下沉式”的工作方式,将法律服务窗口下移到镇、街道、社区、乡村,探索有助益的诉源治理。

记者了解到,金山法院先是在朱泾镇南圩社区成立了“社区法律诊所”,由退休法官作为志愿者义务“出诊”,辖区法庭派出法官“巡诊”,最终使南圩社区小区内的纠纷逐年减少,成为当地的“无讼社区”。之后,金山法院又在金山区各镇、街道和工业区设立了法官司法调解室,形成了调解工作全覆盖的“八公里诉调对接调解圈”,让老百姓可以在金山区不超过八公里范围之内便能就近找到法院设立的调解机构,将矛盾纠纷快速、就地化解。

金山法院进一步“递进式”提档升级“八公里诉调对接圈”,上线“解纷直通车”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指尖上的司法服务”,让老百姓可以不出村、不出社区,就能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不伤和气地解决矛盾纠纷。

2021年9月29日,由金山法院与金山区政务办联合研发的“解纷直通车”平台在上海金山法院正式上线。该平台在金山区首次实现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三大功能的互联互通、联调联动,是顺应时代需求的立体化、全天候、惠普式诉源治理网上专业法律服务平台。

金山法院院长鲍慧民说,“解纷直通车”作为线上的一站式专业法律服务平台,是对新时代司法资源下沉的新尝试、新探索,是法院主动融入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的有力举措。

鲍慧民院长表示,法院将进一步通过创新运用分层递进等司法服务智慧模式,将解纷直通车平台打造成预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阵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推进诉源治理的精准化、多元化和长效化,实现智慧治理、精准治理和系统治理,让多元解纷成为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选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徐永其  陆烨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