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通讯员 吴珊珊
本报讯 贩毒人员以同城配送平台向吸毒人员寄递毒品,偌大英文字母“modafinil(莫达非尼)”就印在药盒上。配送小哥虽依规执行了收寄验视步骤,却因不识此为何物被蒙混过关,最后在配送时被警方当场抓获。日前记者从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该院办理的这起案件反映出寄递企业内部对从业人员在毒品认识方面的培训不足。
2019年7月,被告人陈某与吸毒人员朱某经事先约定交易毒品莫达非尼,其先通过微信转账方式收取了朱某毒资400元后,将一原纸盒包装的莫达非尼共五十粒用纸质信封袋封口,由某同城配送平台将毒品配送至朱某家中。当晚,配送员在本市黄浦区某地将毒品交予吸毒人员朱某时,被警察当场抓获。被告人陈某到案后认罪认罚,并因构成贩卖毒品罪被黄浦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黄浦检方披露,该案中,同城配送员确实执行了收寄验视步骤,但在看到明显标明“modafinil”字样的药品时,却因对毒品的认识不足而无法辨识,同时也未与公司相关部门反馈以确认药品是否为违禁品。黄浦检方建议快递企业及时更新管制药品目录,加深对药品监管政策的了解,向从业人员提供可快速识别毒品的途径或方法,同时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提高寄递行业犯罪风险防范能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