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1月04日

资料图片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线上日均活跃用户规模、时长都创了历史新高,在线办公、居家上课、网络购物成为重要的工作生活方式,网民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随之上升。那么,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李成栋法官给出了如下建议。

保护自己、莫轻信他人

在网络上,不要盲信任何陌生人投资理财、兼职招工等的信息、咨询,不要点击他们提供的链接、下载他们的APP,更加不要随意汇款,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中,个人信息泄露似乎已成“标配”,公众网络隐私安全意识薄弱,一个快递单就能将个人信息完全泄露,被转手倒卖落入诈骗分子之手。犯罪分子通过准确说出受害人基本信息,赢得信任。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分类施策提升防范针对性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地域上,受骗群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年龄上,受骗群体呈两极分化趋势:“90后”受骗用户占比超过60%,“00后”受诈骗用户数量也不断上升,反映出诈骗分子正逐步把目标向熟悉互联网但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转移;中老年群体被骗金额较高,容易遭遇金融投资、养生保健等方面的诈骗。通过数据分析,我们针对不同群体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举措。

强化法律威慑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明确了达到相应数额标准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酌情从重处罚”的10种情形,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等。《刑法修正案(九)》也将帮助利用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写进刑法。近年来,各地法院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进行严惩。

加强宣传提升防范意识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关键还在于提高群众自身的防范意识。要积极利用媒体进行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共筑全民防诈反诈安全网。徐汇法院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作为“七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工作,联合媒体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同时积极通过社区法官工作室送法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向不同群体宣传防诈知识,受到广泛欢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