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底线意识,时刻警醒“下一个发生疫情的会不会是上海,如果上海发生、怎么控制住,如何做到上海尽可能不发生”,坚定依靠城市精细化管理、科技抗疫和精准防控,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牢牢守住了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的底线。
常态化防控落细落实。持续抓牢并不断优化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六个关键点关节点,紧盯重点人群、量点场所、重点环节、重大活动,常态化开展疫情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从严从实做好全流程闭环管理。市空港管理委员会、港口防疫专班设立运行,口岸一线等高风险人员集中居住全面实行,“落地不进境”人员管控、进口冷链食品中转查验等分级分类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95万份以上,全市发热门诊和社区哨点诊室持续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第四届进口博览会疫情防控实现零感染。
新冠疫苗接种有力有序,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94%,累计接种疫苗超过5100万剂次,2200多万人完成全程接种,680多万人接种加强针。
应急处置精准高效。始终确保应急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坚持事不过夜、以快制快,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区域管控、转运隔离等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科学精准迅速处置了多轮突发疫情,做到了“四早五最”,迪士尼乐园涉疫排查等应急处置工作彰显上海速度、城市温度。
构筑数字城市“四梁八柱”
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和“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出台实施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配合制定数据条例,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
数字新基建有力推进。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5.4万个,推进双千兆示范应用超过700项,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
数字标杆应用加快落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积极培育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40家智能工厂,布局打造“长阳秀带”“张江在线”等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启动建设首批7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形成便捷就医少等待、为老服务一键通、快捷停车助通畅、数字酒店智管家、数字赋能示范校等11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多措并举弥合“数字鸿沟”。
“两张网”建设深入推进。全面拓展“一网通办”,接入服务事项3458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建立“帮办”制度,实名用户数超6195万,日均办件量超28万,实际办件网办率77%,提高19个百分点。
民心工程、民生实事超额完成
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1家、助餐场所201个、养老床位5084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03张,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6868户。
新增普惠性托育点65个。
完成90.1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筹措6.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定实施“沪十条”“沪七条”等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579台,电梯智慧监管覆盖率超过97%。
新增2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16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
新增早餐示范点226家、早餐网点2065家。
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稳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全国领先。
养老金、医保、低保、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创新推出“沪惠保”,主动发现、精准服务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居民服务“一卡通”顺利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不断完善。
“十四五”良好开局
1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2万亿元,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城镇调查失业率明显低于年初预期目标,新增就业岗位63.5万个。
发展新动能持续成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18.3%,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位居全国第一。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PM 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5.6%。
2
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推进
制定实施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意见的行动方案。发布市政府关于加强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法治保障的决定,配合市人大出台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等6部专门为浦东新区制定的法规,并在2个条例中设置浦东专章。深化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离岸通”平台上线运行。
3
“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扎实推进
深入推进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验收,创新大飞机制造“一司两地”监管模式,启动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新片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2.7%和62%。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融资额、总市值保持全国首位。
全面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成运行,12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8条省际对接道路建成通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形成78项制度创新成果,水乡客厅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快推进,83项重点任务全面实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如期、安全、精彩举办,展览面积和世界500强企业参展数量再创新高,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金额增长21.1%,城市推介大会顺利举行,成功主办浦东、虹桥两个分论坛。
1
减污降碳有力推进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沪上线运行。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042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淘汰国三柴油车8.4万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5.4万辆、累计达到67.7万辆。
全面推行林长制,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园,免费或延长开放公园增加42个,新增森林5.1万亩、绿地1031.8公顷、绿道212.6公里、立体绿化40.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2
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
打造“一江一河”高品质“生活秀带”,黄浦江主题光影秀广受好评,北外滩国客中心段完成码头迁建、整体开放,苏州河华东政法大学滨水区域全面开放、风貌提升。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207公里、桥下空间品质提升10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和优化9508处。深化“群租”治理,推进城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有力有效应对“烟花”等台风,电力等能源实现稳定保供。成功举办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3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清理规范居村各类台账、挂牌、下沉事项,完成居村委会换届选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安保维稳、社会治安防控、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反恐防暴、扫黑除恶等工作,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4
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9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052件和市政协提案937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制定政府规章19件,编制完成“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43项。率先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全面成立街道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下放执法事项423项,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5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实施科技、生态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10%。一体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