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夏天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如何谨防权利滥用与不正当竞争,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递交了一份《关于探索利用公益诉讼规制知识产权权利滥用的建议》提案,建议在上海建设国际知识产权高地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与探索,构建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公益诉讼制度。
提案指出,近年来,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垄断技术、阻碍知识传播、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维护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上海一直在关注的难点问题。
然而,目前,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等外”领域探索实践仍存堵点;且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判定权利合理使用与滥用的边界、刑民规制法律如何有效衔接、停止侵权与损害赔偿等救济措施如何妥善适用等诸多问题上,理论与实践都存在较大争议。
为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提案中建议,加快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相关立法完善与配套制度建设。建议本市开展联合立法调研,摸清当前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面临的问题与制度障碍,针对知识产权公共利益领域中亟待保护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重点领域,如原产地标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药品专利保护等,可先行出台支持开展公益诉讼的具体法律规定。
“可以在检察机关设立知识产权公益诉讼举报平台与窗口,鼓励重点领域企业、行业协会等及时提供有价值的公益诉讼线索,努力办理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起到宣传示范作用。”提案称。
此外,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认为,上海应努力成为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引领者与规则制定者。建议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司法机关、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沟通协作,对权利滥用、公共利益界定、规制手段、救济措施运用等问题形成共识。同时,建议法、检两家合力探索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标准之诉与制度之诉,运用司法建议与检察建议等方式妥善化解矛盾难题,推动公益诉讼过程中的实体与程序,规则与机制的逐步完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