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彰显反腐决心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1月28日

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不断实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战略目标,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零容忍》

类型:电视专题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首播:2022-01-15

播出平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集数:5

内容介绍:

专题片共分5集,分别为《不负十四亿》  《打虎拍蝇》  《惩前毖后》  《系统施治》  《永远在路上》,共选取16个案例,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140多人,生动讲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如约与观众见面。第一集《不负十四亿》中,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等落马官员首度现身说法。

电视专题片播出前不久,官方披露,吉林检察机关依法对孙力军提起公诉。根据检方指控,孙力军涉嫌三罪——受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非法持有枪支罪。

孙力军1969年1月生,2018年3月,49岁的孙力军出任公安部副部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公安部副部长,仅仅两年之后,2020年4月19日,孙力军被查。2021年9月30日孙力军被查一年多后被“双开”,他被指成伙作势控制要害部门,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严重危害政治安全。从被查到“双开”,孙力军一案历时17个月。

1月15日晚播出的专题片披露了曾任辽宁省公安厅副厅长、大连市公安局局长,此后又任江苏省副省长、省公安厅长,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王立科向孙力军行贿的细节。

专题片披露,王立科在辽宁任职期间,在一次公务中,认识了当时在公安部任职的孙力军。

在王立科眼中,孙力军岗位重要、上升空间很大,于是借各种机会拉近关系。2011年,他在孙力军到辽宁出差期间,首次送上一张存有100万元的银行卡,孙力军毫不推辞就收下了,此后,王立科多次专程到北京等地“看望”孙力军,送上银行卡、美元、公司股份。

孙力军称,“他每年大概四五次来北京,每次都给我30万美元,放在一个小的海鲜盒里面。他每次来就说,我给你送点‘小海鲜’,我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王立科历年送给孙力军的“小海鲜”,到案发时累计折合人民币9000多万元。

专题片披露,2018年,孙力军坐上了公安部副部长位置,他自恃是公安部最年轻的党委委员、副部长,有他人不具备的政治潜力和优势,野心更加膨胀,大搞腐败,图谋更高的领导岗位。

“孙力军政治野心膨胀,谋求自己所谓更大发展,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十五年规划’,争取要五年上一个台阶,并且在商人朋友之间吹嘘。他一边享受着吹捧,一边下定决心钻营,还经常向‘小圈子’里的成员进行封官许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顾桧透露。

专题片中,孙力军面对镜头忏悔:“我一直在反思,我为什么犯了这么多错、走了这么远?通报内容是准确的,我的问题主要出在我丢失了理想信念。你是做公安的,是公平和正义的维护者,没想到自己成了一个法治建设或者是公平正义的破坏者。”

“反腐大片如约而至,代价不能白付,教训必须铭记!”福建省光泽县应急管理局干部卢贵鹏表示,“每一起腐败案件的发生,付出的代价都是沉痛的。我们不能做看客、局外人,而要从中受到警醒。”

“‘零容忍’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下大力气解决腐败的政治决心,也释放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久久为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号。”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表示。

“对腐败坚持零容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定位。”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腐败和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与党和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民心所向,民意所盼。

(综合整理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人民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