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白”睡个好觉 让封控居民安心

本市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彰显防疫责任担当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4月01日

截至记者发稿,“让大白睡个好觉”项目已筹得4.8万余元爱心捐赠

静安安心坊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彭浦镇万荣新苑居委联动合作向封控居民开放平价菜摊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大白”和志愿者们正几乎不眠不休地保护着我们,那谁又在呵护着他们?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封控社区内外,还有多少人在为城市防疫付出,并照亮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

自本轮疫情防控启动以来,在上海市、区民政局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下,上海社会组织挺身而出,积极行动,有序参与各项防疫工作,引领各行业领域贡献专业力量,凝聚会员单位同心抗疫,在服务居民、照护老弱病残等困难人群、公众心理疏导、公益捐赠、生活物资供应链畅通等方面,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彰显了社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

当好逆行勇士的“勤务兵”

“让大白睡个好觉”项目暖人心

“针对前期各区提出的防护设备和保障物资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市志愿者协会向闵行、嘉定等区配送爱心企业捐赠的医用级消毒球1.44万个、免洗洗手液2496瓶、维生素饮料7200瓶……”半个月来,在本市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日报中,总会有相关社会组织做好志愿者保障激励工作,让“逆行者”后顾无忧的讯息。事实上还有很多社会组织,在默默无闻地积极践行大爱善举。

记者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获悉,3月29日清晨,1000套行军床、睡袋、充气睡垫等抗疫物资分别从北京和济南运抵上海松江的物流点,并从松江区陆续发放到全市各区的抗疫一线。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前期防疫物资援助的基础上,此次再从“抗疫援助行动”专项资金中出资,紧急追加采购1000套行军床、睡袋、充气睡垫和10000盒莲花清瘟冲剂等物资,用于支援全市各区一线抗疫人员,改善他们的睡眠环境,帮助他们做好健康防护。知名电商主播李佳琦也对该批援助物资的采购资金做了定向捐赠,用以支持本市的一线抗疫援助工作。在了解到众多一线抗疫人员没有良好的睡眠环境,“大白”们日以继夜地“连轴转”,一天下来疲惫不堪,甚至来不及脱下防护服,便席地而坐、沉沉睡去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开启“我们‘疫’起行动  同心守‘沪’家园”抗疫援助专项行动募捐通道的基础上,还在联劝网上开设了“让他们睡个好觉”子项目,继续定向为采购行军床、睡袋、充气睡垫等物资筹集善款。

据统计,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及各区代表处已于3月16日启动“我们‘疫’起行动同心守‘沪’家园”抗疫援助专项行动,前期已援助款物总计价值1161万元,采购的应急物资已经用于全市各区的社区防疫工作中。

记者还从市文明办获悉,自3月11日起,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统一部署,科学防控、有力协调,携手社会爱心企业,为奋战在城市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者们”提供必需的物资保障和防护用品,为抗击疫情,守“沪”申城提供强大保障。

截至3月30日,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市志愿者协会联合市外企志愿服务联盟下11家外资企业,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共计34家,筹集防护类、生活类保障物资60余种200万余件。其中,口罩、消毒液、医用隔离面罩、漱口水、防护服等防护物资124万余件,牛奶、点心、饮料、方便面、饼干等生活物资78万余件,募集捐赠的物资总金额已超过1100万元。其中,光明乳业持续保障防疫一线志愿者的营养补给,提供了33396罐牛奶和18300个面包。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捐赠N 95口罩50万只,护目镜1万副,一次性丁腈手套30万只,皮肤抑菌喷雾10000瓶,捐赠总价值超200万元,呵护疫情防控志愿者安全。

当好居民的“服务员”

送菜、助老助残、心理疏导……社工各显神通

小土豆、罗马生菜、小青菜……各类蔬菜分袋打包,每袋平价出售,居民购买时可不用接触蔬菜,直接拎菜回家。在静安区,安心坊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彭浦镇万荣新苑居委联动合作平价菜摊,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让平价蔬菜进入社区。安心坊还积极联系种植基地,力求接下来丰富菜摊的品种,并持续营业至封控结束,为居民买菜尽可能提供最大便利。

“阿姨爷叔,菜来了!”在青浦的里弄小巷里,一批“兼职”摘菜员、送菜员提着一袋袋新鲜采摘的蔬菜穿梭往返。在区民政局、区青年创业协会的号召下,爱心企业“捐菜”络绎不绝;另一边,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徐泾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金泽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上海鸿岚社会服务中心组成青年骨干力量,一早奔赴青浦蔬菜种植基地大棚,麻利采摘、打包、装车,随后敲开全青浦11个街镇的独居老人、退役老兵、残疾人士及失独家庭的家门,将新鲜蔬菜送到他们手中。送菜行动从3月29日开始,持续3天,青年社会组织用暖心行动守“沪”社区。

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召集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热线接听,减轻居民因疫情导致的心理困顿。同时,为申通地铁开通“24小时情绪疏导心理减压热线平台”服务,提供及时、专业、便捷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奉贤桂英人民调解工作室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桂英说法-海湾986”系列线上心理疏导普及课程,帮助居民缓解疫情焦虑,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助力疫情防控。

静安区安耆为老社工事务所为确保江宁路街道300余名困难、独居等特殊老人助餐刚需,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热腾腾的饭菜按时送至老人手中。金山区普汇关爱服务社自疫情发生以来,服务社护理员积极服从上级有关工作提示要点,不仅有条不紊做好老人们的刚需服务,还为老人们提供适时义务服务。其间护理员在自费做好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志愿到服务对象家里服务,把这种暖心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在杨浦区,因为疫情,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工张琳服务的残疾学员都居家生活,所有线下活动场馆均已闭馆。张琳深知,残疾学员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他们面临的障碍在疫情中进一步加剧,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因此,张琳和团队积极发挥密切联系服务残疾学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一起制定线上教学计划,通过“一个问候”“一次直播”“一条视频”“一段文字”“一份倡议”的“五个一”专项行动,引导学员正确认识,理性、科学防控疫情,维护家庭、社会稳定大局。

当好供应链的“安全员”

食品供应增能,多渠道增加社区直营

在大大小小的社区封控关口外,生活物资供应链是否依然坚挺、畅通,是广大接受封闭管理的居民最关心的事。记者从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获悉,本轮疫情防控开始后,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组织相关会员单位,全力保障上海市民吃上放心猪肉。会员单位一方面加紧生产,为本市各大餐饮供应链平台提供充足的货源。有的会员单位灵活微调生猪出栏周期,在满足生猪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增加生猪出栏数量,同时物流每天增设一轮猪肉配送投放。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出社区直营业务渠道,为一些处于封闭运行的社区提供肉类社区团购,或依托企业微信公众号及会员微信联络群,推出线上按需个性化点单,线下“一对一”人工无接触配送服务,甚至专门推出特价猪肉,与本地生活服务超市合作,为处于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居民提供新鲜肉类,全方位保民生需求,确保猪肉供应不断货,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此外,浦东新区女带头人协会相关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协会号召,第一时间抢种、及时采收、全产业链供保,24小时全力生产,积极保障“菜篮子”蔬菜供应;为应对相关小区的团购需求,做好专车运输准备,浦东新区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动员相关会员单位第一时间成立“疫情应急保障小组”,从原材料加工、分餐打包、保温运输,组织调动各方人力物力、协调物资调配,全力以赴做好防疫项目点供餐保障……种种作为,都展现了上海社会组织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号召力以及各会员单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