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近日,天气越来越热,以缓解戴口罩引起的闷热不适感为卖点的“口罩防闷神器”受到不少人关注。邹女士便买了一款叫做“口罩爆珠”的产品。“小小一颗,把它塞进口罩内夹层并捏爆,瞬间薄荷味就出来了,很是清凉,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邹女士说。
这类号称为“口罩伴侣”的时令性消费品是否真能防闷热、防病毒兼得?为探究竟,记者购买亲测了多款“口罩防闷神器”,并走访调查,全面盘点其安全性及防护力。
【口罩爆珠、清凉贴、香薰扣】
■体验:有清凉感,颜色图案也吸引人
记者随机走访、询问了广州多家药店、商超,并未看到“口罩防闷神器”在售。一名药店人员告诉记者:“医用口罩可以在药店买到,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但你说的这些产品并不属于医疗器械,我们不销售。”
记者随后在淘宝上搜索关键词“口罩防闷神器”,结果显示有多种“精油类”产品以及鼻托、风扇、支架等“内托或外置类”产品。其中,“精油类”产品主要分三种:“口罩爆珠”“清凉口罩贴”“口罩香薰扣”。记者分别在多家高销量网店购买了这三种产品,到货查看产品标签后发现:“口罩爆珠”的珠子主要以精油制成,捏爆珠子后精油挥发,会产生清凉功效;“清凉口罩贴”的贴纸涂有精油,贴在口罩上自行发挥功效;“口罩香薰扣”的扣子实为磁铁,前后均呈镂空状,产品附有若干枚小绵片及精油,扭开扣子后放置滴入精油的棉片,即可发挥功效。
这些产品除了以“防闷”作为主卖点,还以不同的香味及颜色、图案吸引消费者。购买过“口罩香薰扣”的市民王绮(化名)就表示:“平时出门,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口罩装饰,还能闻到自己喜欢的气味,心情感觉会好些。”
■专家:爆珠弄湿口罩,影响防护效果
事实上,这些精油类产品成分多以薄荷为主。其是否有抗菌作用?会否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医师谢洪告诉记者,精油本身并无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爆珠”弄湿了口罩,反而不利于防护。
“我们使用的医用口罩之所以能有好的防疫效果,在于其中间有一个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携带微量电荷,可起到有效吸附空气中颗粒物和病毒的作用。而捏爆“爆珠”后产生的精油使得口罩内侧潮湿,静电作用消失,这肯定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而且根据医用防护物品行业标准要求,口罩潮湿应及时更换。“爆珠”这种“人为式”弄湿口罩后,还要继续佩戴,显然不科学。”谢洪说。
那么,这些产品散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无危害?谢洪表示:“普通人可能无事,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气味带有刺激性,具有一定过敏风险。尤其是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人群,应避免接触。”
【口罩鼻托、风扇、支架】
■体验:鼻托、支架与脸部不完全贴合
另一类产品以口罩鼻托、口罩风扇、口罩支架为主。
记者购买试用发现,相比精油类产品,此类产品一是价钱较高,二是实用性较强。
口罩鼻托:硅胶或海绵质地,撕开胶贴,将鼻托粘在口罩鼻梁位置,主要解决戴口罩时眼镜被雾气困扰的问题;
口罩风扇:一个USB充电款迷你小风扇,可夹在口罩上,扇叶的一面朝向口罩内,启动后,风力能带动口罩内外空气流通从而缓解闷热感;
口罩支架:塑料或硅胶制成,使用时将其固定在口罩内侧,让人脸和口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个作用同时被用来吸引化妆的消费者,广告语频繁提及戴上可“不沾口红、不脱妆”等。
记者使用时会遇到鼻托或支架不适合自己的鼻梁或脸形等情况,口罩与脸部不完全贴合。同时,记者发现,不少人还在评论区晒出自己叠加使用此类产品的图片,比如既内置支架又外嵌小风扇。
■专家:口罩密合性差了,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此类“神器”对口罩的防护效果有无影响?对此,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口罩应与自己的脸部紧密贴合,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从缝隙中进入,而若在口罩里加一个支架,会影响口罩的密合性,使防护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并不建议使用此类产品。另外,若在人群拥挤的场所,可手执小风扇缓解闷热。
此外,记者查阅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发现,该文件明确指引“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但上述产品无论是“精油类”或是“内托或外置类”,按照使用方法,手部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口罩内面,这很可能会造成口罩的污染。
而《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 (2021年8月版)也明确要求,口罩每8小时换一次。而以记者购买到的口罩支架为例,其宣称可“循环使用”。相对口罩的“一次性”,“口罩防闷神器”的多次使用,可能带来口罩污染问题,从而影响防护效果。
专家提醒>>>
判断口罩是否具备防疫功能关键看编码
疾控专家介绍,判断一个口罩是否具备防疫功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编码。正规的口罩外包装应标注执行标准码,真正能达到防疫要求的只有这五种编码: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 2010】、医用外科口罩【YY0469 201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 2013】、日常防护型口罩【GB/T 32610 2016】、儿童口罩【GB/T 38880 2020】。
市面上各种冰丝口罩、清凉口罩属于非医用口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飞沫、过滤灰尘的作用,但防护效果远没有医用口罩安全可靠。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推荐公众尽可能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在选对口罩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市民群众需留意以下要点:
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喝水、就餐或回到家临时摘下口罩,应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或保存在干净的袋子里。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综合整理自羊城晚报、长江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