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系列活动庆祝建校七十周年

引领法学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5月18日

5月16日是中国政法大学70周年校庆日,学校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庆祝法大建校70周年,学校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致力于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引领国家法学教育创新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  (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中政大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等26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

培养新型卓越法治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为庆祝70周年校庆举办了一系列校庆活动,校庆当日官网正式发布校庆专题片《笃行七秩  初心如磐》,  《政法论坛》举办了“回顾与展望——《政法论坛》庆祝法大建校70周年展”,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论坛。

5月16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日当日,学校隆重举办首届“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本次论坛以“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为主题,是世界法学教育界及实务界携手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益尝试。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法学教育要主动对接、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推动法学与科技、经济、管理等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积极应对数字化背景下法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探索法学教育的新发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要充分发挥在数据法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和已经形成的优势,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创新法学研究方式,拓展法学研究范围,破解数字化时代法治建设难题,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治人才。

此前,为迎接70周年校庆,中国政法大学还组织开展了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5月13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于线上召开第二届“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论坛。

本次论坛旨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规律,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有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教授表示,在大学发展中管理非常重要,专门的法科高校管理论坛目前非常少,法学院组织一线的管理队伍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论文研讨,探讨管理科学和规律是论坛的初心所在。并指出近年来的一些发展变化:一是智慧法学院建设,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学生管理、教师授课和学院建设。二是重视国际化建设。三是健康发展,在管理中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

5月14日,  《政法论坛》编辑部、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法学期刊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研讨会。

《政法论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提出,  《政法论坛》将秉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理念,提升学术的原创力,积极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增进与兄弟院校期刊的沟通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平台资源,巩固期刊特色优势,拓展主题研讨等新兴栏目,注重对青年学者的学术培养。朱非  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