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爱像高山般巍峨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5月25日

□口述:文达  记录:一帆

这个世上,除了养育我们的父母至亲外,莫过于手足之情最弥足珍贵了。友情会变淡,爱情会分散,唯有父母亲情和手足情永远不会断。尤其文达的大哥足足大他14岁,长兄为父,所以为了他这个小弟弟,做出很多牺牲全力为他遮风挡雨。

为了照顾我,

哥哥在家休学一年

我家是大家庭,家里一共三个兄弟姐妹,哥哥是老大,然后是姐姐,我是老幺。我是1980年生人,哥哥是1966年生的,他整整大我14岁,我是名符其实的小弟弟。在我和姐姐的心目中,哥哥的威信极高,他坚强懂事,吃苦耐劳,是令人敬重的好兄长。

家里祖祖辈辈是农民,就靠着几亩农田讨生活,可谓是一穷二白。所幸上世纪70年代父母大专毕业后到上海一所高校工作,算是彻底改变了家里的命运。

我上小学时总贪玩,所以那时候成绩不是很好。哥哥在自己完成学习的任务后还要督促我的学习,很是辛苦。因为我当时小,不能体谅他,每次对他的管教还持敌对态度。有一次我作业没写,就到小区操场上疯玩,他赶了过来劝了我几句,可我不听,他强行拽着我回家。到了家里我气不过,孩子气地大声叫着:“你别神气,等下辈子我要做你的哥哥,也好好欺负一下你!”

一晃30年过去了,哥哥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感怀哥哥为我做的一切,我现在最想说的还是童年这句话:等下辈子我要做你的哥哥!这句话的的确确是我的心里话。从我出生开始,哥哥就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这个做弟弟的带给他的只是拖累和担心,如果有来世的话,那让我做他的哥哥吧,为他付出,无怨无悔。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心疼就不想让我读幼儿园,可他俩都有工作,于是,全家人开会商量谁能休学一年,在家带我。姐姐当时读高一,哥哥正读高三,备战高考,当时他每次考试都能挤进班里前10名。可是,哥哥自己站了出来说他休学一年,在家带我。于是,哥哥比同龄人整整晚了一年上大学,也晚了一年工作。

哥哥忍着饥饿,

把好吃的都留给了我

在哥哥在家带我的日子里,年幼的我天天喊饿,刚刚18岁的他四处找小炉子用面粉给我炸小油条吃。当时身为“小吃货”的我,全然看不到哥哥满手被沸腾的油所烫的大泡,只顾着吃着热热的、酥酥的香甜小油条。可每次问他吃不吃时,他总是回答:他不喜欢吃……当时不懂事的我还不忘小声嘟囔着:“就你事儿多”。其实实情是家里的面粉和油不多了,他自己舍不得吃。

哥哥“不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苹果就是其中之一。记得父亲有一次到山东出差,带回来很多诱人的香蕉苹果。可惜哥哥“不爱”吃,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哥哥用小刀给大大的苹果削完皮后,义无反顾地把苹果递给我,却贪婪地把苹果皮收集在一起,陶醉地把它们放在自己嘴里反复咀嚼,而我则欢天喜地地一个人吃着香甜的苹果。要知道当时哥哥正在长身体,竟然能忍住饥饿,把美食毫不犹豫地给小弟弟吃,现在看来这是多大的牺牲啊!

第二年哥哥参加了高考,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一所北京的重点大学。他到北京上大学的那天,全家都出动了,当时我看到家人依依不舍的神情也知道了从小最疼我、处处迁就我的哥哥要到外地很长时间不回来了,我抓着他的胳膊耍起赖来,一个劲儿想爬到他背上,当父亲强行把我从哥哥背上拽下来时,我哇哇大哭,喊着要哥哥。他当时眼圈也红了,当看到妈妈把几十块钱塞到他手里作上大学的生活费时,他却说:“我钱够了,这钱给文达买一套小人书好不好,就买《西游记》吧,他最喜欢孙悟空了。”

一晃儿时间过去了四年,哥哥大学毕业了,分到了北京一家科研单位。他工作后的第二年春节特意回上海过年,用他当时微薄的收入给全家人都买了礼物。给我买了几斤蜜三刀的同时,还买了两套神气的儿童T恤衫,有哥哥在身边,那几天是我最快乐的记忆。不过快乐的日子总过得飞快,很快他又该回北京上班了,姐姐牵着我的手送哥哥到火车站,我当时是3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明白哥哥又要离开我们独自到外地去工作了,在车站上又禁不住哭了出来,他俩怎么劝都劝不住。

因兄嫂在北京,

我如愿以偿地考到了那里

无奈之下,哥哥走到一家买连环画的小摊旁,和老板说了会儿话,扛了个书箱回来,一打开是全套的、共有40多本的《三国演义》精美连环画,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当时就不哭了,姐姐在旁边挖苦我说:“文达这个方法好,一想要什么好东西就哭两声,就什么都有了。”哥哥一边在旁哈哈大笑,一边恋恋不舍地摸着我的头,然后红着眼睛向检票口走去,任由我在后面一遍遍喊着“哥哥,哥哥”而没再回头,大概是怕一旦回头就不忍心独自离开了……

七八年过去了,我也面临着高考。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就填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父母和姐姐都劝我说:“文达,上海的高校也挺多的,重点院校也不少,够你挑的了,以你的成绩考个本地重点大学没什么问题,何必要考到外地呢?”可是我执意要到北京上学,还振振有词:“放心,哥哥在北京呢,有他在你们不用担心!”再说我也想他了,父母看我主意已定,叹了叹气就没再劝我了。

分数公布后我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的那所重点大学,到北京上学后,我更是成了哥嫂家的常客,一般周末我就到他们家去做客。哥哥嫂嫂要孩子比较晚,那时候我侄子还很小,才三四岁,每次一到他家,我就成了侄子的不称职玩伴,我俩经常在屋里蹦跳跳跳的,玩得不亦乐乎。在北京这座陌生的城市,因为有了哥嫂一家,我又有了家的感觉,其乐融融。

每当遇到危险,

哥哥就化身为救火队长

大一期末考试前夕,我总感到非常怕冷,恶心,眼珠发黄,总是萎靡不振,吃什么吐什么,还伴随着发热,后来到我们大学附属医院检查了一下,结果出来后吓了一跳:竟然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而且正是感染期,很容易传染给别人。很快我们寝室就传开了我的病情,望着昔日同窗畏惧我的眼神和他们避之不及的身影,一种孤独油然而生。

本来我不想告诉哥哥,怕连累他们一家,但哥哥恰好打电话照例询问我的近况时,一时忍不住就全盘告诉了他。哪知哥哥听完后说了一句:“文达,你等在寝室里,我一个小时就到!”不久哥哥就到了,帮我收拾了随身衣物,把我带到了他家里去住。在以后的一周时间里,在兄嫂家里充分感受着家的温暖气息,他俩怕我负担重,时时安慰我,为了加强我的抵抗力,从本来就捉肩见肘的生活开支里特意加了很大的支出用于买一两道荤菜,来作为我专属的“小灶”。每当小侄看见摆在我前面的美食,就想夹来吃时,哥嫂总要制止,告诉他这是给叔叔特意做的,因为叔叔得病了。每当看到这个场景时,我既惭愧又感动。当然,每次吃饭时都给我单独碗筷,以免传染。哥哥又通过当医生的老同学,给我开药和打吊瓶治疗,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治疗,终于我的身体得到了康复,指标恢复了正常,并顺利参加了当年的期末考试。

大学四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毕业后我回到了上海工作,三年后我在一家外企做行政经理。一次在陪客户吃完饭开车时,遇到了车祸,一位酒驾司机开着车狠狠撞向了我的汽车,坐在后排的客户当场被撞出车外死于非命,而当时正在开车的我为了避免自己脑袋撞向前排玻璃,猛地把右胳膊撑到了玻璃上,当时胳膊得了粉碎性骨折,流血不止。

我被赶来的120急救车送到了医院,当哥哥知道这个消息后当即连夜乘飞机赶到了上海,提着自己的随身行李就急忙赶到我的病房陪床,来上海的一周时间坚持每天陪床,连父母家也没来得及回,一直到我手术结束。白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睡觉在躺椅上也不能好好休息,我每每看着满眼血丝、疲惫之极的哥哥,看着人到中年已渐生老态的哥哥,很温暖、很贴心,也很羞愧。当时也想跟他说:“哥哥,弟弟已长大成人,可一次又一次让你担心了,以后拿什么回报你深厚的兄弟亲情?”

时光荏苒,如今哥哥已经56了,他身上的那种孝顺、责任、沉稳、善良值得我学习。经常想起哥哥的一句话:“文达,记住,有哥哥在,你不用担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有哥扛着呢!”

是啊,无论到了什么年纪,在我心里,哥哥永远是一座巍峨而宽广的高山,在我面前遮风挡雨。

手记>>>

手足情是一辈子的相伴相守

手足情深,大概也是这辈子最割舍不下的缘分。手足情是除了父母亲情,最不需要刻意维持、却格外坚固的关系了,也许是因为这份血缘关系,让我们总是会在争吵的时候,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也许是因为一母同胞的那份情谊,让我们总是有着默契地懂得彼此的喜爱。那种一母同胞的缘分,会在未来很长很长的日子里,成为彼此的依靠,父母并不能陪伴我们一辈子,伴侣也不可以,但手足可以,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从小孩到大人,从不成熟到懂事。

由俞飞鸿执导并主演的《爱有来生》这部电影里,兄弟情是一大亮点,哥哥和弟弟阿明深厚的兄弟情贯穿始终,让观众感动,赚足了眼泪。哥哥始终把阿明的利益放在首位,更是把活着的机会留给了他,尤其哥哥临终前那句“我的阿明”令众多观众哽咽出声、眼泪直流。

文达的大哥从小就呵护这个小弟弟,为了在家照顾他,本来正值高三、品学兼优的大哥宁可休学一年时间,更为了他自己节衣缩食编造谎言,只是为了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竭尽所能地去满足弟弟的口福。

后来哥哥定居了北京,弟弟文达所就读的大学也在北京,他的家又成了弟弟的港湾。得知了弟弟得了黄疸型肝炎后,他立刻把弟弟接到家中悉心照顾,直到病情康复,文达遇上了车祸,又是哥哥第一时间赶来陪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