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来沪务工青年在上班路上猝死,人社部门为何不予工伤认定?即便法理上能够过关,情理关又该如何把守?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按下了暂停键,但奉贤区行政复议局汇集行政机关、律师、法官等力量,为一个远在山西农村的家庭进行了一场温情的行政复议接力赛,最终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及时获得人道主义补偿,聊以慰藉亲人的哀痛。
多次连线促进和解意愿
一位25岁的来沪务工青年,突然倒在上班路上离开人世,远在山西农村的亲人一时难以接受。在人社部门作出不予工伤认定的决定后,死者家属找到律师向奉贤区行政复议局寄来一份厚厚的行政复议申请书。
奉贤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区行政复议局局长顾斌泉翻开这份沉甸甸的行政复议申请书,深深地感到文字背后是一个不幸家庭寻求慰藉的诉求。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到企业用工纠纷的复议案件不能停止审查,而且要更加重视、快字当头,他当即决定召开线上调解会。顾斌泉要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企业用工纠纷的协调化解工作,为申请人争取合理补偿,真正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奉贤区司法局分管领导和案件承办人员对复议案件认真研究,认为虽然法律上难以支持申请人提出的认定工伤的诉求,但情理上却有诸多揪心之处,难以用一纸文书回应申请人的急切诉求。复议机关追加劳务派遣公司及用工企业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并多次电话连线促进和解意愿,他们表示愿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给予家属人道主义补偿。
克服困难,及时履行协议
通过腾讯会议,来自奉贤区行政争议联合调处中心的两位法官、被申请人奉贤区人社局分管领导及代理律师、位于奉贤的劳务派遣公司、位于浦东的用工企业以及身在山西忻州的申请人及其代理律师齐聚线上,在顾斌泉局长亲自主持下,各方充分发表意见,最终申请人与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就补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因受疫情影响,快递暂时无法营业,恢复日期也难以确定,协议的签订和履行一时陷入困境。案件承办人员一边安抚申请人情绪,一边多次与两家企业沟通。两家企业十分配合,同意采取扫描件方式签署协议,同时克服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人章分离的困难,积极履行协议,在协议签订的第二个工作日将补偿金一次性汇入申请人的账户。
“用有温度的行政复议,去温暖每一颗受疫情影响的心,用看得见的公平正义,去迎接疫情后的春暖花开。”线上调解会刚结束,区行政复议局王湛雷科长便背着背包赶赴方舱医院,参加一线抗疫,那个背包里装的是申请人的信任和托付,是行政复议人的责任和初心,亦是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