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院昨发布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全年受案145件 集中于资源保护领域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6月06日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昨天是“六五”世界环境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八件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旨在引导广大公众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近年来,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快速发展,为司法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环境治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强大助力,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20年启动环境资源“三合一”审判改革以来,上海法院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公益审判工作力度,强化内外协调,勇于探索创新,审理了一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上海法院受理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呈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受理相关案件比2019年同比增长达195%,2021年与2020年同比增长58.9%。

2020年至2021年,上海法院共受理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45件,审结144件,主要集中于资源保护领域,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占比84%。从结案方式来看,以调解为主,调解结案104件,占72%。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在案件类型方面,既有环境污染案件,又有资源保护案件。环境污染案件包含了传统的企业生产污染、垃圾填埋污染,还包括走私肉类冻品衍生的污染风险,这些污染或风险均会对公众健康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资源保护案件中,涉及的资源要素比较广泛,包括了天上飞的野生鸟类,地上走的濒危动物,水中游的野生鱼类,以及海洋中的海砂等资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