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非
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关键期。今年全国多地受疫情反弹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日前,各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高校开拓就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多部门出台帮扶就业计划
人社部、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2022年“三支一扶” (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招募规模。通知指出,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培训8000人次,其中乡村振兴主题培训5000人次,并按3000元每人次标准给予补助。2022年,中央财政按照东部地区每人每年1.2万元、中部地区2.4万元、西部地区3万元(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4万元)和一次性安家费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此外,要落实公务员定向考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支持政策。
共青团中央认真梳理今年以来“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各项部署落实情况,要求全团加强协同联动,以就业困难大学生为重点,服务大学生成才发展,帮助10万名以上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团要以非“双一流”高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为服务对象,由所在学校团组织推荐、所在地方团委对接用人岗位、团干部结对未落实去向同学,为每位同学至少推荐2个合适就业岗位。
目前已有3.1万名团干部与9.7万名就业困难大学生结对,帮助其中4.1万名2022届毕业生找到工作。全团要发挥青联、青企协等组织作用,筹措更多靠谱招聘岗位,力争超额实现帮助5万名大学生成功就业目标。
同时,面向毕业2年内大学生的返乡下乡创业项目,将提供2万元资金资助和综合创业服务,年度计划资助项目不少于3000个。截至目前,已有19个省份启动实施,遴选1600个创业项目。
本市高校纷纷开展促就业行动
本市教委等多部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各高校视情适当延长毕业生在校生身份时间,保留其作为在校生的待遇,减轻其生活负担和压力。
团上海市委、市青联立足用工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牵手市区两级青联、青企协会员及16区团委、各大口团工委、各相关单位团组织搭建多方联动平台,首批发布企业5281家,用人需求98283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3家,中国500强企业65家,民营500强企业97家,高新技术企业639家,国有企业637家,事业单位182家,外资企业349家。
本市民政局介绍,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启动2022年面向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目前浦东新区等12个区梳理了1275个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专项招聘岗位。此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1400多个岗位原则上也都向应届生开放。
此前,华东政法大学于5月10日启动2022届毕业生“百日冲刺”网络招聘会,截止日期为6月30日;5月13日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举办2022年网络直播招聘会华政专场;5月18日和19日举行上海国资委华政专场网络直播招聘会;6月9日举办华东政法大学“五大新城”网络专场招聘会。
上海政法学院于5月12日启动2022届毕业生“百日冲刺”网络招聘会;5月27日开展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2年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6月7日和8日举办“访企拓展促就业‘双百行动’毕业生求职‘云直播’”,已经联系用人单位近百家,提供岗位300余个。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了以科创为主题的就业促进行动,近30家科创企业的创始人和招聘负责人为毕业生带来了近500个工作岗位的就业机会。
同济大学先后与上汽集团、华为、中兴通讯、中铁上海工程局等用人单位开展多场访企拓岗校企合作交流会;与长期合作的重点单位建起校企“简历直推微信群”,面向今年仍有招聘计划的单位和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匹配。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与华理法律行业校友会、华理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举办2022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暨访企拓岗宣讲会,为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同时也为全体同学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求职经验分享。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