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轻罗小扇扑流萤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7月20日

《说文解字》中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  “者”不仅是指人还包括世界上的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除此,还有人把“暑”拆分成”日”  “土”  “日”来理解,表示夏季土地上下都很炎热,因此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民间谚语。

若小暑可以说是炎热的开始,大暑便是到达一年中炎热的顶点。从大暑的后期,炎热逐渐减弱。而且,此时节不仅温度高,湿度也非常大。

大暑三候

大暑三候:“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第一候:腐草为萤

萤火虫产卵在落叶与枯草之间,经幼虫,蛹而至成虫,在盛夏孵化而出。古人的生物知识缺乏,所以以为萤火虫在此时由腐草所变化而生。

第二候:土润溽暑

此时土壤内湿气潮润,天气也湿热难耐,这种蒸郁的热天也是最难过的。

第三候:大雨时行

当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是下雨的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

本文主要讲讲这第一候:腐草为萤。

熠耀宵行

仲夏夜的浪漫,在于夜幕里流卷的疏云,树梢间时断时鸣的蝉歌,更在于那像星河一般幽幽闪烁的萤火虫光芒。

《尔雅》曰:萤火,即炤也。《广雅》曰:景天,萤火磷也。《埤雅·萤》:“萤,夜飞,腹下有火,故字从荧省,荧,小火也。”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熠,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

对萤火虫的描写,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幽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熠耀就是萤火虫。诗中萤火虫和其他四物一起构成了一幅室庐荒芜图。郑玄笺云:“此五物者,家无人则然,令人感思。”

翻住雨中然

《月令·季夏》:“腐草为萤”,腐草此时得暑热之气,故为萤,到秋而天沈阴数雨,萤火夜飞之时也。

萤火虫一般出现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梁元帝的《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住雨中然。”描写了萤火虫的萤光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的浪漫意趣。

晚唐诗人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流萤,飞的萤火虫在繁殖交配形成的如光线流转一般的景象。如《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中歌云:“萤火穿白杨,中风入荒草。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

杜甫咏萤诗:“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敢近太阳飞

在种类众多的萤火虫中,有一些在羽化成虫之后,不再具备发光器。这些无法发光的萤火虫大多是日行性的种类,便形成了“敢近太阳飞”。

王沂孙《齐天乐·萤》:“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想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练裳暗近。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楼阴时过数点,倚栏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奏陵堕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者?但隔水余辉,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陈杨缙《照帙秋萤诗》:“秋窗余照尽,入暗早萤来;忽聚还同色,恒然讵落灰。飞影黄金散,依帷缥帙开;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

萤火虫一闪一闪,一会儿在眼前,一会又好像不经意间飞开很远,荧光闪与不闪的间隙,是它飞舞的轨迹。

(综合整理自三联生活周刊、央视新闻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