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雪糕刺客”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7月22日

徐荔

最近“雪糕刺客”的话题热度似乎和气温一样有所下降,但是这不代表“刺客”就彻底消失了。

雪糕应该卖多少钱合理?其实,这并没有一个定论。有商家说自己用的原料好,有品牌称自己用工、租金、物流、营销等成本有所增加……总之各有各的理由。

大家不是经济学家,当然无法给出合理的定价,会觉得雪糕价格贵,是因为与以前相比较。

想想小时候,小卖部冰柜里娃娃雪糕、三色杯、紫雪糕、雪宝都是孩子们就能买得起的,后来出现了可爱多,虽然稍贵,但还能接受,再后来能吃个七八元的梦龙简直是奢侈。

谁能想到,当年“雪糕贵族”的梦龙如今与一众天价雪糕相比,竟然显得那么亲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有所上涨这是必然的,可是当大家印象里便宜又好吃的冷饮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都是添加了太多营销成本的高价雪糕时,一切就都不那么理所当然了。

有人为高价雪糕“喊冤”,某些冰激凌店里的东西卖得贵多了,怎么不见大家的反应那么激烈?

反应不激烈,可能是因为它们明码标价,而且在合理的范围内,消费者在了解相关价格后,有选择消费或放弃消费的权利。

有小卖部经营者坦言,店里的冰柜就那么大,为了更多盈利,当然会选择利润空间更大的雪糕进货。而且在产品摆放和标价上,他们也是动了点心思,什么冷饮什么价格并不能一一对应。作为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我就不止一次被类似的“刺客”所伤,结账时又不好意思退货,只能成为“冤种”。

幸好,2022年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该规定提及: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政策的出台,有望让大家在选择商品时能有的放矢,不被“刺伤”。

不过,关于产品本身,我也想说,一些新兴品牌的确善于创新,把握住了年轻人好奇心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特征,做出了一波又一波吸引眼球又价格不菲的雪糕产品。但一味卖创意而非产品本身的做法,恐怕无法真正长久。

而曾深得人心的“老品牌”们,也请不要放弃原有的优势,无论是出于产品价格、质量,或是念旧的情怀,还是吃雪糕只为清凉降温的单纯目的本身,我们都不希望它们消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