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立传染病临床诊治网格体系

首批建设5家市级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9家区域临床诊治中心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7月27日

□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一张由点及面、纵横连线的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健全上海的传染病临床救治体系。近日,本市依托“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示范诊治中心(组长单位),建立首批由5家市级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9家区域临床诊治中心共同组成的“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不断提升本市传染性疾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而为城市公共安全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传染病临床救治体系经受考验。目前,  “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网络体系内的传染病救治能力已获大幅提升,尤其传染病隔离救治能力大增,15家市级、区域中心隔离病房总床位数达527张,较建设前明显增加,通过应急腾空的机制,使隔离床位可达1200张以上。在设备配置方面,各家医院均按照建设方案增加了重症救治设备配置,同时制定了平战结合模式及调控机制,根据不同应急情况有明确预案。

同时,本市重症救治能力明显增强。网络体系内市级、区域中心加强重症隔离病房建设,建设具备隔离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制定重症监护单元的建设标准。目前15家医院24小时内可腾空的重症隔离病房达42间、床位188张,并建造了一定数量的负压隔离病房,负压病房达57间、床位91张。各中心由核心科室(传染、重症、呼吸)及支撑科室的多学科团队建成多学科协作的救治模式,配置专门的协同救治专家团队。各级中心还配备ECMO、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仪等重症救治所需的先进医疗设施,并保障应急物资储备。

传染病应急响应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各中心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平战结合的应急方案,在隔离收治床位、发热门诊收治规模、检测能力、重症救治能力、应急队伍组建等方面均有明确应急预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24小时内做好应急响应,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应急专家库储备及应急救治队伍组建方面,匹配和培训“召之能战”的人才,实现各区域内拥有一支处置区域内疫情的专家队伍和实战队伍,响应全市统一部署,并建设妇产、儿科、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及中医药传染病救治人员储备。

最后,通过三级救治体系建设,传染病救治人才队伍迅速组建。本市首次形成融合型综合性的传染病专家团队100余人,传染病救治人才队伍有600余人。网络体系内建立持续平台化运作的上海市传染病救治专业人才队伍,具备年龄梯队合理、战备力量与预备力量结合,能处置多学科复杂问题,可区域内独立运作,也可全市协同作战,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作为第一梯队驰援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网络体系内也组建固定的多学科协同救治专家组,在重大疫情时迅速反应,将充分发挥各相关临床学科如重症、呼吸、护理、中医等协同作用,保证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