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姜叶萌
本报讯 以“内部员工理财”“保本保高利息”为诱饵,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理财协议,骗取3名被害人325万余元……近日,这起养老诈骗案件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
孙某福做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时,认识了王阿姨姐妹和李阿姨等客户。2015年8月,孙某福开始向李阿姨推荐理财产品。孙某福号称“保本保息,属于公司内部的理财,投资利息高,也稳定”。李阿姨听信了孙某福的话,陆陆续续向孙某福转账65万元购买理财。事后,李阿姨向孙某福催问投资的回报收益,孙某福以支付利息、补偿款为名返还李阿姨2.9万元,并诱导李阿姨将到期的理财,本息继续进行投资。
2017年11月,孙某福联系李阿姨,称自己从保险公司跳槽到某证券公司工作,并向李阿姨推荐证券公司员工版的固收理财产品。孙某福谎称该理财产品年化利率达9.998%,只有内部员工才有资格购买,但是他愿意用自己的名额帮李阿姨代为购买。孙某福还特意从网上花10元钱买了一份“高仿版”理财协议,从而又从李阿姨处骗得30余万元。
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孙某福以委托理财为由,通过签订虚假的委托贷款资产转让交易协议,骗得被害人王阿姨姐妹两人191万余元。之后,孙某福以支付利息的名义返还了5.6万余元,自此以各种理由推脱再没有归还投资钱款。2019年12月,王阿姨向孙某福催要赎回投资本金,孙某福谎称,为了让投资项目及早落地,拿回款项,需要打点费用。为了早日拿回钱款,王阿姨姐妹又被骗去47万余元。
综上,被告人孙某福实际诈骗数额共计325万余元,骗得的钱款被其赌博挥霍殆尽。李阿姨和王阿姨姐妹先后前往孙某福的公司求证,发现自己签的理财协议都是假的,于是相继报警。今年1月孙某福被民警抓获。
上海虹口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孙某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钱款,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孙某福合同诈骗罪罪名成立。被告人孙某福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并能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从轻处罚。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孙某福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0万元,赃款责令退赔发还被害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