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街道。”形成于上个世纪的“枫桥经验”正在普陀宜川路街道以全新的方式焕发生命力,为城区平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8月4日,“宜馨法苑百姓法治驿站”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场会于宜川路街道举办。从设立“零距离”听民意的“人民建议征集”红色邮筒,到全方位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和事站”,宜川路街道打造的宜馨法苑,作为普陀区探索“解纷一件事”工作模式的试点样本,自今年1月运行以来,探索多部门联合接待,分级推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式接待,引入法院等专业力量提升调解书法律效力,发挥司法所、派出所、结对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作用,把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一线。
王阿姨住在普陀宜川路街道某高层小区3楼,大约半年前发现家中漏水,怀疑是4楼邻居家卫生间倒灌导致。然而,4楼邻居却予以否认。双方多次请物业查看检修,物业一度也查不出原因。为此,王阿姨来到宜馨法苑寻求帮助。宜馨法苑受理后,经过多方调查,发现是一根断裂的竹片堵塞了楼内管道,疑似是物业工作人员以往疏通管道时不小心遗留。小区居委,物业以及当事邻居双方通过宜馨法苑共同分析、协商,最终达成协议,物业负主要责任并对业主进行赔偿。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宜馨法苑百姓法治驿站正式运行,至今共受理矛盾纠纷事项38件,成功调处化解21件,其他正在有效推进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