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告别野蛮生长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05日

谢钱钱

这两年,“剧本杀”成为年轻群体聚会游玩的“心头好”。由于疫情影响,上海线下“剧本杀”店开业时间迟迟未定,前两天我便跟好久未见的朋友们玩了把线上“剧本杀”。

所谓“剧本杀”,需要玩家各自扮演剧本角色,围绕剧情和线索进行交流、推理,还原故事真相、厘清人物关系,揭开最终秘密。对我而言,  “剧本杀”能够成为空余时间娱乐首选的原因,主要在于“娱乐+社交”。作为集知识属性、心理博弈属性、强社交属性于一体的娱乐项目,在较长的游戏时间里,由游戏主持人引导,一群人角色扮演,共同查找“案件”真相,非常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但游戏体验却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主持人的控场能力、队友的配合程度与推理能力、作品水平等。在线上“剧本杀”中,我感受较为明显的就是作者的文本创作,也即作品质量。

我玩的是个热度很高、但褒贬不一的本,故事剧情丰富、可互动环节非常多、整体悬疑感“拉满”。但作者的处理如同将山珍海味“一锅炖”了一般:一味堆砌解密元素,板块故事设计猎奇,人物形象平面,行为动机莫名奇妙,解密线索逻辑缺失……朋友的评价是“为了悬疑而悬疑”。对于“剧本杀”而言,精彩的不仅应该是整个故事,推理的过程、如何抽丝剥茧找到真凶,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考验作者水平的。

在这部作品里我也看到一些经典推理小说、游戏的影子,“借鉴”的痕迹相当明显,不仅是作案手法、故事情节,甚至是角色姓名;同时,渲染氛围的背景音乐也是非常耳熟的作品。这些在版权上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娱乐项目,如果缺乏规范和引导,任由“野蛮生长”,最终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危及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日前,上海已出台《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将密室“剧本杀”文化业态纳入管理的城市。今年6月份,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发文规范“剧本杀”、密室逃脱,正式为“剧本杀”、密室逃脱行业划出红线和底线。倒逼从业者在未来的剧本创作上更加注重质量和内容,促使整个行业迈向良性可持续发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