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这天看着要下暴雨!”蒸夏村驻村民警陈学飞抬头望着密布的乌云,看着村民晒在警务室门前水泥地上的谷子,赶紧问村里借来耙子和油布,一点一点把稻谷堆起来,用油布严严实实地盖好……
近年来,地处练塘镇工业园区周边的蒸夏村,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治安隐患问题屡见不鲜,给社会治理带来较大难度。练塘镇探索开展社区民警“驻村”警务改革,建立第一家“驻村警务室”。“驻村,也驻心”,这是民警陈学飞驻村以来的心得体会。所谓“驻村”,就是让社区民警“驻”在村里,与村民“同吃住、零距离”。
便民服务集中受理点
蒸夏村把“驻村警务室”作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积极打造便民利民服务平台,设置来沪人员服务站和平安工作站。
目前,警务室代办户口申请、来沪人员登记、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等事项,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受理群众举报、求助、报警等事宜。
作为村级便民服务集中受理点,警务室每周四对村民开放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用真情服务搭建起了“服务窗口前移、工作重心下沉、无缝对接承办”的综合服务平台。平安建设巡防联系点
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蒸夏村“驻村警务室”坚持“便民、公开、依法、高效”的原则,不断延伸拓展社区警务工作职能,建立健全警民联系、防范宣传、巡防检查等八项规章制度。警务室民警会同社保队员、人口协管员和平安志愿者,组建了一支平安巡逻队,每日开展治安巡查,排摸不稳定因素。收集分析治安形势,不定期对商铺开展安全检查,排除公共安全隐患,切实为辖区群众撑起“平安伞”。
治安调解警民联络点
由于蒸夏村“驻村警务室”24小时驻扎村里,即使是晚上,警务室的灯也是一直亮着的。自从有了这样近距离的“驻村警务室”,村民走上几步就能找到民警,村民的矛盾纠纷也能第一时间迅速解决。驻村警务站在维护农村治安的同时,也让警民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让服务与百姓更近,让民警与居民更亲。”通过“驻村警务室”,基层警力进一步下沉,也为社会治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驻村警务室”24小时的“不打烊”服务,一步一步撑起了蒸夏村的平安一片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