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斗烈焰 查火种防隐患

“烤”验面前,他们守护城市消防安全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10日

虹口消防防火监督员正在查看厨房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可用 记者 夏天 摄

杨浦消防正在开展火灾调查工作 记者 夏天 摄

□法治报记者  夏天

今年暑期,历史罕有的高温让上海进入“煎烤”模式,更“烤”验着每一位奋战在执勤、训练一线的消防救援人员。事实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消防救援工作从不因高温或者严寒而停止。闻警即动、赴汤蹈火,早已成为每个消防指战员刻在骨子里的烙印。

迎战烈焰

含着人丹扑灭大火

前不久,杨浦区控江路某老小区顶楼发生火灾。熊熊烈火烧透了天花板,直冲天空。市119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调派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处置。

由于正值“三伏天”,全副武装的消防员到场时,首先需要攀爬6层楼抵达现场。此时,他们发现屋内已燃烧一段时间。消防员还发现,火场救援通道窄、现场温度高、火灾负荷大,加上着火部位位于放满衣服的顶部阁楼,现场仅有一处衣柜内的木制楼梯通道。但消防员依然英勇无畏,冲入火场扑救。

现场时不时发出爆炸声响,为安全起见,消防员们暂时撤离。此时,消防员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状。看到了这一幕,居委会的干部们就近从周边商户收集来了冰水和冰块,为消防员们消暑降温。

等声响消失一段时间后,消防员们含着预防中暑的人丹药丸,再度冲入火场开展救援工作。  “抱着一起走,要撤一起撤!”进入前,小组队长这样告诫队员们。

所幸,火势最终被扑灭,现场无人员伤亡。消防员们在短暂休整后,又重新投入到了执勤战备中。

深挖真相

“掘地三尺”的火灾调查

又一个高温天,记者跟随杨浦消防火灾调查人员重回现场展开火调工作。站在楼下仰望曾失火的房间,可以看见顶楼有大片焦黑烧痕,在清澈的蓝天背景前显得丑陋而突兀。

由于6楼被大火烧得岌岌可危,存在高坠风险,因此在下方通道处,围了一圈警戒线,提醒居民经过此地要小心头顶。而攀爬这6层老公房,即便身穿透气的短袖,但在高温的“助攻”下,依然很快大汗淋漓。难以想象,不久前消防员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迅速跑上这12段阶梯所承受的酷烈体感。

抵达目的地后,记者发现火调工作完全不能有“进空调房间凉快一下”的心理预期。只见原本好端端的民宅,被烧得没比断壁残垣好多少。墙体斑驳,门户全无,内里一片瓦砾,被烧残存的电线无精打采耷拉在头顶,就像荒弃多年旧宅里的蛛网。至于空调在哪里?记者看到墙面上有一块块距离被烧化不远的金属板残骸,火调人员说,那些就是空调、油烟机等电器的固定架,是它们存在过的痕迹。

房间里,大部分家私也已被烧得面目全非,唯有一张床垫被烧剩下一圈圈钢丝,还倔强地向人们展示其生前属性。无从下脚的瓦砾堆里,一张塑封的照片被埋没于其中,显示是房主儿子的结婚照,其一角也已被烧毁。

要在这样一处满屋狼藉的现场,穿越时间与火焰的净化,寻找起火真相,难度巨大。根据初期排摸情况,火调工作从朝北房间开始。火调人员拧开手电,根据墙面上留下的电线烧痕,调查电路是否违反了消防规定。  “你之前使用什么拖线板,三孔两孔的,是否合规?电路是从哪里接入的?”  “家里电器都是我老爸买的,人已经不在了,我们都是三脚猫,啥都不会。”鉴于火调人员问及业主家是否存在改装小插排的可能,房主急中生智,从手机中调取曾自拍的家中陈设小视频,力求自证清白。

“我们在通过询问了解情况后,排除了遗留火种,以及一些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可能性。我们正着重对电器线路进行现场检查,以便对当事人确定责任。”杨浦消防杨维雯告诉记者。  “我们会仔细寻找电线的熔点,以便确定起火点在哪里。”

经过里里外外一番查探,火调人员初步排查出进户线只有一路。  “我们要知道暗线在哪里?请物业电工一起来吧。”发出协助需求后,物业人员很快来到现场。经过大家仔细搜寻,在墙面上找到一个开孔,正是暗线的线索。

火调人员于是取出专业铁锹,从孔洞开始向四周挖掘。娴熟而有力的敲击下,砖屑飞溅,很快,一道道沟槽在墙面上向右、向下被挖掘出来,一道暗线的走向逐渐清晰。此时,记者看到火调人员的衣服上已被一块块白霜覆盖,分不清那是在现场沾染的灰尘,还是汗水凝结的盐霜。人人汗出如洗,顺着脸颊、脖颈流淌入衣领内侧……

防患未然

“人防”+“技防”筑牢基层网

初起小火如何及时扑灭?“135”出警速度如何练就?近日,记者跟随虹口消防,联合辖区社会单位开展微型消防站灭火演练,筑牢灭火救援基层网。

在百联曲阳购物中心“小菜园”餐厅后厨,防火监督员查看了自动感应式喷淋器、灭火器、自动报警装置、防排烟管道等消防设施是否完好可用,并现场抽查餐厅员工是否掌握扑灭初起火灾的能力:“厨师应立即切断总闸,并使用灭火毯尝试扑灭。若此时自动喷淋装置未开启,则会马上手动启动厨房灭火装置。”餐厅厨师长牛师傅能清晰答出灭火流程得益于商场定期开展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目前,百联曲阳购物中心已实现“商圈联防联控”与微型消防站叠加模式,成为虹口消防处置突发情况的早期触角之一。微站人员主要由商场保安和物业人员组成,定期接受安保技能和消防技能培训;战时可分为扑救组、救护疏散组和安全警卫组,各司其职保障初起火情抑制、人员疏散施救、畅通消防车道等工作。同时配备消防头盔、战斗服、消火栓、消防水枪等灭火装备。

一场即时演练也在百联曲阳购物中心内展开,商场工作人员模拟火情信号发出警讯。1分钟内,楼层安保巡逻人员就扛着消防器材赶来协助处置;3分钟后,装备完全的微站人员已经通过消防楼梯赶赴“起火现场”。3人一组熟练地打开消火栓,迅速完成接管出水灭火任务。

虹口消防防火监督员告诉记者,微型消防站建设已成为辖区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支队已指导各社会单位微站建设476家。未来,虹口消防将进一步加深与社会单位和行业部门的配合,充分运用综治力量,将智能消防设备技防及从业人员人防相结合,控制初起小火发展势头,从而为专业消防救援力量的介入争取更多时机。

夏练三伏

每人身上负重上百斤

在黄浦区消防基层消防救援站,队员们正顶着烈日展开日常训练。灼热的阳光将队员们的皮肤晒得通红,汗水顺着头盔的缝隙滴落下来。高温下体力的消耗特别大,  “再来一遍……注意搭梯角度和细节……再来……”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咬牙坚持。在队友们相互的加油鼓劲下,操练的队员迸发出身体里更多的能量:  “消防员的信念就是救人,每提升自己一分,就能多一分救人的把握”。

训练间歇,队员们坐在冲锋塔下短暂休息调整。脱下头盔,顿时汗如雨下。消防员周猛卿手上绑的创可贴已经湿透,伤口蘸着汗水,有些扎心的痛,“训练时难免碰伤,不算什么。”消防员周毅手上拿着绳结,“一边休息一边研究研究,合理利用时间嘛。”轻描淡写、埋头苦干,每个消防员身上,都有着这些特质,朴实无华。

“训练很苦,但我很开心,能排头扛水枪还挺光荣的。”消防员何池的笑容在艳阳和水雾的映衬下格外灿烂,  “实操的时候我们都穿着全套的消防装备,背上空气呼吸器,整套装备将近47公斤,再加上肩扛的水带和水枪压力,每个人身上都吃着上百斤的分量。很热,很累,但只有这样才能最真实模拟救火时的负重,让大家提前适应环境。毕竟,火灾是不会等我们、迁就我们的。”

防暑降温也是科学训练的一部分。训练结束后,何池给满头大汗的队友们来点“清凉”,缓解高温天下训练的热浪和疲劳。不少队员坐在树荫下,喝着盐汽水,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刚才的训练表现,在经验总结中摸索着前进的道路。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训练场上的每一个动作,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熟练得不能再熟练,早已成为大家的身体记忆和本能反应。然而,每一个动作的反复捶打和磨炼,还是为了接警出动时能再快一秒,为了战友默契配合下能再快一秒,为了火场战斗效率上能再快一秒,在分秒必争的灭火救援里,每快一秒,也许就能换来一条鲜活的生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