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分”激发乡村治理“大动能”

看上海两个村用基层智慧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17日

受访对象供图

□见习记者  陈友敏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处于基层治理体系的最前沿。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如何使得乡村实现“治理有效”?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用小小积分,把看不见的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变得有准则、有刻度;金山区高楼村则用“老乡管老乡”工作机制破解“新村民”管理难题,村域更加安定团结。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小胡,今天又是你在这里做志愿者啊,快来帮阿姨看看怎么能获得更多积分!”宝山罗泾镇海星村村民陈阿姨兑换礼品之后迫切地询问志愿者。

“陈阿姨,你可以和我一样参加志愿服务呀,还有移风易俗、优美庭院评选等活动都可以获得积分的!多多关注村情村务,一年到头都有积分可以拿!”志愿者小胡热情地介绍道。

“为合理设置积分制管理中的积分项目,我们前期认真听取了村民意见,召开各类人群的研讨会,与各试点村交流讨论。经过多方研判,现在的积分系统中包含了村民议事、平安建设、文明新风和美亮村宅等4个大项以及下含的13个小项,村民可以通过签署承诺事项或申报荣誉等等途径获取积分,当然也可能会因违规行为被扣除积分。积分事项覆盖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积分事项可以每月申报得分,激励村民持续关注村情村务,长期保持良好文明风尚。”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工作人员介绍道。

积分制管理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于一体,鼓励村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乡村治理。村民通过参加积分事项,让好人好事、新风良俗有了荣誉分值,给无形的村规民约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逐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凸显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使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村民的自治热情被不断激发。

“小积分”激发“大动能”

积分制推广工作正式启动后,海星村在利用“社区通”平台、村民微信群开展全面线上推广的同时,村委会干部、志愿者、生产队队长进行入户推广,并手把手帮助村民注册和使用社区通获取乡村治理积分。

“小小积分制,里面充满了大智慧、大学问,实际操作下来,的确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既培育了我们海星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又强化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积分制成了我们村委会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好帮手!”海星村党支部书记说。

“真的很开心!参与乡村治理后可以获取积分,动一动手指头就可以用来兑换小超市的商品!”朱家宅的严阿姨正在海星村积分超市选择心仪的商品。

在海星村乡村治理积分超市全面开放后,村民们都对村委会东侧这间小屋充满兴趣,这大大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江西宅的朱女士看到邻居兑换到更多的商品后说:  “我参与得还不够积极,能兑换到的商品比较少,下次我会多参加活动!多参与、多积分、多兑换。”村民们拿着商品回家途中也积极宣传乡村治理积分制,让还没有参与积分制的村民们“动了心”、纷纷询问如何参与。

“积分超市”是乡村治理积分制“瓜熟蒂落”的最后一站。为了保证积分兑换的公开透明,海星村积分超市在显著位置张贴《罗泾镇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分值指导标准》和《罗泾镇乡村治理积分对照表》,便于村民查询核对积分,由志愿者通过积分查询系统为有需要的村民查询。

积分制能将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类似村规民约、模范评比和安全建设等诸多规则制度都可在积分系统中集中体现,村民在积攒积分的激励下会对以上规则制度投以更多关注。积分考核体系涵盖了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对文明乡风、平安建设、环境卫生和垃圾分类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提升作用。

积分管理制度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标杆”可学,通过积分排行榜,平日热心公益,文明环保的住户被更多村民知晓。行为好,积分高,兑换多,  “有德者有得”使带头示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积分管理系统中加入村规民约承诺、红白喜事操办约定和志愿者服务等项目,这些原本依靠自觉遵守的事项也在积分制下有了约束,在积分制的激励下,村民的思想和习惯在进一步向上向好发展。

“小积分”兑换“大乐趣”

日前,海星村乡村治理积分超市来了一群小顾客,他们是为了当天的“隐藏款”而来。之前,家长们听说积分超市和楼上的“许艳婷星海艺术工作室”梦幻联动,开启积分兑换“X”项:“星熠泾童”文明实践项目的艺术课程一节。

“孩子早有准备,前几天就提醒我们省下20积分给他兑换艺术课。听说主题是‘童心向党’,还让我们给他提前准备了几个红色故事、英雄故事!”沈先生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准点来到积分超市等待第一期课程的开展。小手勾勒红色印记、色彩点燃爱国情怀,让孩子们感受红色精神、革命力量。绘画带来的“大乐趣”激发了爱国爱党的“大情怀”。

艺术课程是由罗泾道德模范许艳婷授课。她可以算是乡村治理的“先驱”,几年前就参与海星村村容村貌的建设,在海星村乡间田野、村前屋后都有她的妙笔丹青。

除了艺术课程,海星村乡村治理积分超市还将增设画材兑换。  “X”项不断加持积分超市的兑换乐趣,带动孩子们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培育“小主人翁”意识。

目前,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积分制参与率已达95.9%,户均积分达到144.87分。乡村治理积分制是乡村自治、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推动力,也将持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动力,让村民们从“看村委干”到“自己带头干”、让“村里事”变成“家里事”。

“新村民”提升归属感

当前,上海的乡村中,除了土生土长的本村村民,还有不少外来人口。地处金山工业区西侧的高楼村,正是随着工业区的快速发展,涌入了大量“新村民”。据介绍,高楼村户籍人口2800多人,新村民2100多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村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除了直接导致环境的“脏、乱、差”、乱搭乱建和群租现象的发生外,还为治安管理带来了困难。

如何破题?高楼村从提升新村民归属感出发,积极为新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努力建设和谐、法治的高楼村。

在管理方面,通过设立“新村民服务站”,建立新村民联系卡,全方位、动态了解新村民居住、工作和生活情况,切实掌握新村民的流动情况,真正做到“底数明”,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把服务站建成联系新村民、服务新村民的一个直接“窗口”。强化出租房房东为“第一责任”人,发挥房屋出租方在外来人员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新村民居住的环境治理、安全保障、违法搭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房东又未能及时向村委会汇报情况,将取消该农户家庭部分村级补助及补贴,此举有效改善了“脏、乱、差”的环境。

同时,高楼村及时推出优惠措施真正让外来人口享受到优惠与便利。新村民可以享受村“群众服务工作站”的各种职能资源,提供纠纷调解、信访接待、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妇女维权、随迁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服务。医疗卫生方面,新村民可以享受村委会的医疗资源,凡病患者可以到卫生室就医和代配药等。新村民还可以享受村委会的公益服务项目,如便民健身点、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数字电视、社区学习点等资源。

外来人员情况复杂,打工挣钱是他们的主要目的,起初他们对村里的一些管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除了老乡外,邻里之间一般也不走动。高楼村从“老乡情”中,看到了破题的关键——推选新村民组长,建立“老乡管老乡”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让新村民教育新村民、让新村民管理新村民机制来破解新村民管理无人手、无抓手的难题。

在通过走访村民骨干、调查排摸基础上推选,当前高楼村已聘用10位威望较高、品质优良、工作稳定、居住年限较长、邻里关系良好的来沪务工人员担任新村民组长。村委会至少每月一次召开新村民组长例会传达村委会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等。新村民组长利用下班及休息日时间主要针对外来租户的来沪务工人员,向他们宣传政策法规、村规民约。

从“他治”到“自治”,高楼村完善机制,探索村务“共治”之路,自新村民自我管理模式试行后,新村民很快与本地村民相互融合,并投身高楼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中,村域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更加安定团结,新村民也逐渐培育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