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翔
清幽静谧的中山公园里,绿树掩映之下有一处别样的建筑,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 “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刚入职的那年夏天,我和同批参加培训的小伙伴们曾组成实践团队,怀揣着对基层群众工作的热情在此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优秀代表的初心信仰,社区干部的公仆情怀,志愿群体的奉献精神,都使我们倍受鼓舞,他们如同时代浪潮中的一束光,哪怕再微弱也能传递温暖和希望。
这处别样的博物馆正是基层党建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和宣传展示的窗口,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展示出国际化大都市精细化管理的卓越成果。馆内陈列包括初心使命、深化拓展、创新发展、奋进前行四个板块,珍贵的藏品、照片和实物都体现出凝聚、交汇、融合的主题。于细微处感知慰藉,于纵深中表达亲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华阳棚户区的实景模型,长廊深巷之间再现上个世纪生煤炉、拎马桶、倒痰盂的艰苦岁月,那样的日子有些甜更有些苦,社区干部细致入微的服务,如同汩汩清泉滋润群众心田。 “绣花针式”的功夫体现在群众服务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城市基层党建的硕果在这里凝结,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力量在这里汇合。
通过博物馆讲解员的耐心阐述和社区党员干部的亲切座谈,我们深刻体会到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工作者们的处事态度和行为作风,他们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也必然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和尊重。凝心聚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让团队建设的活力竞相迸发,更应让社会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这种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在一代代公仆的手中得以延续和传承。
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坚持司法为民理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关注民生,将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司法工作水准的尺度。
凝心聚力的精神在代际和区际之间必将不断传承,时代主旋律的凝结需要各类群体的热情参与,社会正能量的汇聚也亟待各界人士的广泛互动。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以专注的态度投身业务,以热情的奉献关爱社会,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坚守必将成为永恒的精神路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