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推出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

首批确认22个病种22家医院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23日

优势病种分别涉及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本市中医临床优势领域

□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近日,上海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为原则,按照“优势突出、临床成熟、疗效确切、安全可控”的原则,确定“肛痈”等22个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第一批试点病种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并选择本市22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上海市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科学合理、特色突出、管用高效”为基本原则,以体现中医临床价值为核心突破,逐步建立医保总额预算框架下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不断鼓励和释放中医特色优势。

记者了解到,首批试点的22个中医优势病种均来自于上海中医临床优势领域,且中医特色鲜明,诊断明确,能充分体现中、西医治疗的差异点和中医在疾病治疗环节中的独特作用和优势。通过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同时也是为本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赋能。优势病种分别涉及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本市中医临床优势领域,其中既包括如混合痔、颈椎病等常见病,也包含疑难危重和复杂性疾病,如休息痢(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风温病(西医诊断为脓毒血症)等。

市医保局副局长曹俊山表示,探索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是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鼓励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医保部门将与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部门加强试点工作的评估考核,逐步扩大试点病种和试点机构范围,巩固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