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不断的高温侵袭着全国各地, “炙烤”之下,让人唯一欣慰的是,正常的生活秩序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电力、建筑、环卫、交通、快递、外卖等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让我们依然能相对舒适地生活。居家已经很不易,高温下的坚守,更是一份不平凡的责任和担当,那些户外工作者的艰辛绝对值得我们感动和敬佩。
我国十分重视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门出台了一些明确规定。2012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做好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的职责和要求。各省区市也出台了一些条例法规,对劳动者高温下劳动、高温津贴、休息等方面做出规定。前不久,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温天气下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的户外工作时间;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并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这些措施,为保障高温天气下的劳动者权益,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加强对高温下劳动者的关心爱护,需要更多“凉策”关怀。应当看到,高温天气下,户外作业人员“超长待机”,容易脱水中暑,严重时引发热射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危害,保障广大劳动者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等用人单位要合理安排一线人员作业时间,譬如轮换作业、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等,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完善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推进机制,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效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权利,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劳动监察部门也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