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的温度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24日

本期B3案件写真版的案件,可谓彰显了民事审判的温度。

民法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商品交易法,而是充满温度的弱者保护法。在该案中,法官通过运用“马锡五审判方式”,使民事审判的温度获得了程序上的保障;而裁判说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更让民事审判的温度在实体上获得了彰显。本案面对的难题是:弱势方仅有言词证据,强势方则具备书面证据。法官通过“马锡五审判方式”中的走群众路线,最终得出言词证据相较书面证据具备更高证明力的结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在涉及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以及特殊群体保护,诉讼各方存在较大争议且可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中,应当强化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庭审程序中的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也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案件涉及多种价值取向的,法官应当依据立法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定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判断、权衡和选择,确定适用于个案的价值取向。无疑,本案法官选择了有温度的价值取向。  王睿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