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集中公诉养老诈骗犯罪108人 透视养老诈骗中流露的孤独、焦虑、执念……

聚焦养老诈骗中的“四大关键词”

上海法治报 2022年08月30日

荨骗子发给被害人的“福利旅游”短信内容 检方供图

荩骗子发给被害人的“艺术品展览合同” 检方供图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市民家中并不罕见的晚清民国铸币、字画、老家具,凭什么能被估出价值上百万元,还得以此估值缴纳多达数万元的服务费?但在混入拍卖业的不法分子投其所好的哄抬下,一些老年人对“传家宝”的执念被激发了,为此轻信骗子营造的虚假“拍卖会”  “展销会”,被骗走辛苦积攒的养老钱。

还有一些独居、孤寡老人,更是经不住某些有保险从业经历的不法分子上门嘘寒问暖、施予小恩小惠,花费上百万元购买所谓带有“老年公寓”概念的养老保险,为此赔上了一辈子的积蓄。

近日根据市检察院披露的信息显示,上海检察机关近期以诈骗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诈骗罪等集中公诉了一批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共对108人提起公诉。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坚持专业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在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的同时,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全民反诈意识、推动行业规范经营。

关键词:“文玩收藏”  利用执念,投其所好

“老先生,您的这些古钱币可不得了,拍出100万元都合理。”“老伯,按照拍卖估值,我们先收您2个点的押金,拍卖完成后会退还给您的;此外还有文物保管费请您结算一下……”

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被告人胡某在某拍卖公司担任业务员期间,以公司名义伙同他人,在互联网发布广告,吸引本市及外省市客户前来咨询文玩拍卖事宜。但实际上,这个以老年人居多的目标人群就此踏入了一伙拍卖骗子挖好的陷阱中。

“他们并无文玩鉴定资质,却让人号称鉴定公司专家,对文玩持有者的藏品进行虚高估值,大幅抬高收藏品价格。该公司还经过精心包装,显得业务量庞大,更在本市繁华地段伪造文玩展销会假象,其实未曾销售出任何藏品,以这些手段骗取被害人们的信赖。”本案承办检察官、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柏陞阳告诉记者。而本案被告人胡某在骗取被害人印某某的信任后,诱使其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  《艺术品展览及委托销售合同》等合同,骗取印某某押金、保管费等相关服务费共计人民币6万元。

“其中,该团伙虽与被害人约定押金部分将会退还,但随着该团伙‘跑路’,这笔钱也不翼而飞了,被害人们这才纷纷醒悟被骗,随即报警。”柏陞阳表示,近日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胡某提起公诉。

为何不少人家中并不罕见的“袁大头”,被人哄抬至上百万元虚高价格,一些老年人都会相信呢?柏陞阳表示:“本案犯罪人员针对部分老年群体对钱币、古玩字画等收藏品的青睐,以及他们对收藏品抱有捡漏、升值的心态,有针对性地虚假宣传所谓‘收藏品’的艺术价值和升值空间。这其实就是利用老年人的某类执念,投其所好,加之一些老人生活孤独,缺少小辈的提醒,进一步瓦解了他们的防范意识,随后就以‘高价回购’‘代为拍卖’‘固定利息返现’为套路,骗取老年人钱财。”

针对老年群体普遍安全意识、辨别能力较弱的情况,上海检察机关针对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养老反诈宣传进社区、进药店、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利用新媒体平台,结合典型案例制作漫画、短视频,揭露养老诈骗新手段、新动向,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

关键词:“养老保险”  瞄准独居老人,上门嘘寒问暖

“如果您的保险金额达到100万元,还可享受老年公寓的服务,出租可每月获取租金……”退休工人顾阿姨面对自称保险公司员工袁某某的口吐莲花心里动摇了。

几年前,顾阿姨曾购买过一份保险。2020年8月,她接到了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小袁的电话,劝其换一家保险公司可以取得更好的收益。本来将信将疑的顾阿姨经不住小袁多次上门推销,并轻车熟路带顾阿姨到保险公司办理退保后,慢慢对其建立了信任,花费了近百万元向小袁购买了4份保险。

一开始,小袁还组织顾阿姨到云南旅游,并现金支付了第一季度的老年公寓租金,但后来小袁就失联了,顾阿姨在网上也未查到保单合同信息,发现被骗的她到公安机关报了案。

经查,2020年8月以来,被告人袁某某伙同陈某,假冒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帮助购买养老保险为名,诱骗被害人张某某、冯某某、顾某某等签订虚假保险合同,多次诱骗被害人支付所谓保险费用,案值达人民币100余万元,被害人均为60岁以上老人。案发后,被告人陈某退赔部分钱款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袁某某等2人提起公诉。

在本案审查过程中,检察官还了解到被害人顾阿姨因合同诈骗损失巨大,买保险的钱为其积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其中30万元还是向他人所借,袁某至今分文未赔。顾阿姨孤寡一人,年老体弱,收入微薄,还要还债,生活陷入困境。在尽力追赃挽损的同时,依托浦东检方一体化办案机制,第三检察部将救助线索同步移送到第六检察部,第六检察部检察官经审查后认为顾阿姨符合司法救助标准,向其发放了国家司法救助金。“谢谢检察官,谢谢你们……”顾阿姨打电话向检察官表示了感谢。

为什么这些老年人会先后“上钩”?承办检察官表示,面对被害人一开始的顾虑,袁某某通过频频上门服务嘘寒问暖、赠送节假日小礼品、带被害人出门旅游等方式,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同时,袁某某自身也是保险公司的离职人员,对于办保、退保流程非常熟悉,对各大公司的保险产品也很了解。当老人们看到业务如此熟练的袁某某,以及足以以假乱真的伪造保险合同,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陷阱。

其实,这是一起被告人利用老年人重视养老保险心理,冒充医院、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代办养老保险、补缴养老保险金等名义,精心设计骗局诈骗老年人财物的典型案件。为切实守护好老年群体的“养老钱”,上海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强化资金流向协查、涉案账户冻结等方面合作,正确把握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积极督促引导被告人主动退赃退赔。

关键词:“养生保健”

制造健康焦虑,按“剧本”洗脑

2021年9月起,犯罪嫌疑人胡某某(另案处理)等人利用前期注册成立的某生物科技公司,租借某基因科技公司场地,并假冒基因公司名义,招募被告人张某某等人分别冒充医生、检测员,纠集业务员被告人徐某某等人通过发传单以免费礼物赠送、免费旅游等为诱饵,以专车接送的方式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对保健品进行“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同时利用业务员事先套取的老年人身体情况,再通过虚假基因检测严重夸大病情,致使老年人陷入健康焦虑,最后以近三十倍于市场价的价格将产品推销给客户,骗取多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约80万元。

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张某某等16人提起公诉。

检方表示,当前此类犯罪多为团伙作案,呈现分工细化、手段闭环趋势。从成立科技公司开始包装“专业人设”,收集信息、联系老人、充当“医托”、赠送礼品、免费体检、健康讲座,各个环节“专人包干”,按照“剧本”分步洗脑,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虚构或夸大功效的保健产品。为此,上海检察机关加大追捕追诉力度,充分发挥捕诉一体优势,依法快捕快诉一批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同时加强立案和侦查监督,一旦发现漏网之鱼,及时督促公安机关补充移送起诉或者依法退回补充侦查,依法维护老年被害人合法权益。

关键词:“投资理财”

证据收集难度高,资金流转溯源复杂

某养老服务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主要经营养老服务项目。2016年9月起,该公司以其自身及多家关联公司名义,通过宣传投资养老院,出租养老床位、房间,提供养老服务等投资内容,承诺年利率8%-13%不等的高额利息回报,向社会不特定人群非法集资。被告人李某某、孔某某先后于2011年、2017年进入该公司,分别担任销售团队团队长、团队业务员,在总部指示下招揽投资者。经审计,在任职期间,李某某向31名投资人非法集资达人民币3000余万元,未兑付2400余万元;孔某某向12名投资人非法集资达人民币1000余万元,未兑付960余万元。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李某某等2人提起公诉。

检方表示,被告人瞄准时下老年人日益关注的投资理财领域,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为幌子,利用“小投入高收益”吸引老年人购买养老类理财产品,实际实施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针对此类犯罪涉及面广、证据收集难度高、资金流转溯源复杂等特点,上海检察机关及时提前介入,引导公安侦查取证,注重对涉案公司多层级账户、关联公司经营项目等证据调取,以精准取证严惩犯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