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电视机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就连年轻人也直呼“搞不懂”。现在的智能电视机大多内嵌了多套不兼容的会员体系,哪怕充了一个会员、又充一个会员、再充一个会员,可能你仍然无法看到你想看的所有影视内容。(1月5日《成都商报》)
如今,不少电视机都安装了不同的App,用户观看视频时,需要为每个App单独充值会员,甚至付费点播,甚至让消费者陷入“套娃式充会员”的陷阱,让人“一充再充”。
观众看电视要“一充再充”,容易陷入“套娃式充会员”的陷阱,电视变得复杂化,遍布“充值陷阱”,背后还是利益使然。某电视机厂商的相关人士称,预装App平台、开机广告、第三方会员抽成都是他们收入的一部分。就像手机预置软件同样也是手机厂商的收入来源之一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2年1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告,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其中明确“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应遵循依法合规、用户至上、安全便捷、最小必要的原则……”对于电视预装App现象,也有必要像对待手机预置软件一样处理,要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预装App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还要可以卸载,同时要将预装软件的性能、类型等信息明确告知消费者,如写入说明书等等。
对于一些视频网站,很多手机用户诟病已久。这些视频网站同样为消费者设下了“套娃式充会员”的陷阱。不管是“电视版”,还是“手机版”,如此割“韭菜”的方式实不可取。
视频网站“吃相难看”,电视开机广告无法“一键关闭”;很多消费者都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行植入广告……这样的乱象近年来屡屡被媒体曝光,却始终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一些视频网站与电视机厂商 为利益而“联手”,受损的就是消费者权益了。
智能电视“套娃式充会员”等乱象需法治“解套”。对于智能电视行业,要能加强规范整顿,要能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让智能电视成了不断收取消费者智商税的“智障”电视,成了收割用户的“智能陷阱”。比如对于“关不掉”的智能电视开机广告,要通过按下“法治键”关闭。要消除“套娃式充会员”的消费陷阱,电视机预装的App平台,要方便用户卸载,要督促视频网站、电视机厂商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决定权,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把视频网站、智能电视行业引入“法治频道”“法治轨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