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法系之精神》何勤华 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录
序
导论
1.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
(1)民本思想的起源
(2)民本思想的兴衰变迁
(3)中华法系之民本思想的展开
(4)民本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及其传承
2.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
(1)中国古代礼的故事
(2)中国古代法的变迁
(3)隆礼重法与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4)隆礼重法与大国的治理
(5)隆礼重法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隆礼重法在新时代的传承价值
3.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
(略)
【编辑推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法系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我国法治的建设历程。中华法系中不乏有一些今天看来仍然是优秀甚至先进的立法理念,这些立法理念和精神值得我们弘扬与传承,并进行创造性转化。
【作者简介】
何勤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出版《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学史》(三卷本)等10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190余篇。曾两次留学日本东京大学。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获“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全国杰出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传承中华法系精神,将中华法系中的优秀立法精神和理念向读者传递,以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提供文化滋养。
这些优秀的法治精神包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历久弥新的调解制度等。
【前言】
弘扬中华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内学界对中华法系的关注和研究,大约从20世纪初叶开始。攻法子、梁启超、丁元普、程树德、居正、陈顾远、蒋澧泉和杨鸿烈等学者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陈朝璧、张晋藩、杨一凡、郭成伟、武树臣、俞荣根、张建国、李玉生、范忠信、马小红、何勤华、王立民、朱勇、郝铁川、刘广安、张中秋、张春海、伍光红和魏敏等也为中华法系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努力。
目前,以“中华法系”命名的论文,大概有200多篇。而著作,也已经出版了20多种(可能有遗漏)。这里,略微介绍一下里面的六种:一是199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郝铁川的《中华法系研究》,二是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郭成伟的《中华法系精神》,三是200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刘广安的《中华法系的再认识》,四是2010年起法律出版社推出的论文集《中华法系》(朱勇主编,每年出一卷),五是同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李玉福主编的论文集《中华法系的形与魂》,六是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何勤华、钱泳宏等著的《中华法系》。
在上述各项成果中,郝铁川和刘广安的书,从几个侧面论述了中华法系所涉及的问题,专业性(专题性)比较强,一般读者不易理解;朱勇和李玉福主编的书,主要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等的论文集,涉及中华法系本身的文章不多;何勤华、钱泳宏等著的《中华法系》,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涉及中华法系的方方面面,篇幅达到90余万字,定价较高,读者群有限;而郭成伟的《中华法系精神》,分为三个部分:立法精神、行政精神、司法精神。说是“精神”,实际上说的是中国古代法的特点,和一般中国法制史的著作差别不是很大。
在此情况下,编写一部区别于以上各部作品的著作,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尤其是作为以上著作中最为系统完备的何勤华、钱泳宏等著的《中华法系》,不仅篇幅大、定价高,而且将中华法系视为一个死的法系,到清末已经解体。而现在中央的精神以及学术界的认识,明确了弘扬中华法律文化,传承中华法系之精神(精华)的要求。因此,编写一部篇幅适中,能够将中华法系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予以梳理、分析、阐述,再发扬光大,让其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得到传承,且比较简明扼要的作品,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做的课题了。
按照这一想法,我们明确了本书的写作思路,主要为:先阐述“法系”“中华法系”“精神”“中华法系精神”等关键词(核心概念)。然后从中华法系中提炼出了9个方面的精神(精华),即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底蕴浓厚的法律文化、注重亲情的法律伦理、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以和为贵的法律价值、引领时代的法医检验、宏篇巨制的判例研究、历久弥新的调解制度,予以专题解读,循序展开,以让读者对中华法系的核心内容、精神风貌和历史价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当然,我们以上的想法能否实现,现在呈现给读者的本书,有没有达到上述写作目标,只能留待广大读者朋友以及学术界同仁来评判了。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阅读了大量和本书相关的先贤的文献作品,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培雷编审、夏红梅编辑等的全力支持。在此,均表示我们一片诚挚的谢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