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睦邻中心“微改造”后恢复开放

杨浦做优做强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杨浦模式”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1月31日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昨天,杨浦各社区睦邻中心陆续恢复对外开放并开展正常运营。经空间微改造后,部分老旧睦邻中心焕发新姿,可进一步满足市民各类新需求,做优做强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的“杨浦模式”。

据介绍,杨浦区在全市最早建设社区睦邻中心,从2009年以来已陆续建成60家,形成了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的“杨浦模式”。但由于建成较早,一些睦邻中心存在因使用频率高、人流量大造成的硬件设施老化、空间美观度下降、功能区域设置不符合需求等问题。因此,从去年年初部分睦邻中心的空间微改造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后,杨浦区地区办及所辖街道就邀请同济大学教师等专业团队设计方案,全力营造“空间美学”,开展室内空间整体调整、户外空间设计改造、局部功能区域翻新、卫生间等便民区域整修等改造。

改造后的睦邻中心令人眼前一亮。在殷行街道睦邻中心,红黄蓝绿四色塑胶地面色彩鲜艳明亮,令人心情愉悦,黄色滑梯等设施成了孩子们的迷你游乐园;在眉州路社区睦邻中心,则根据居民的要求,改变了原先读书看报市民与打牌娱乐市民共用一张桌子的尴尬,增加功能规划,分隔出自习会议室、多功能开放空间、共享厨房、开放工作坊、社区舞台等不同空间,在多功能开放空间中,书柜、座椅、沙发等家具还可以随时改变布局,适应多变的活动需求,服务不同兴趣和年龄的居民;针对当下线上活动增加的需求,还在数字睦邻的大平台上重点打造了直播功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