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每天,一辆辆危废收运车驶入崇明嘉瀛公司,将来自振华重工、沪东造船等企业的危险废物有序放置在指定卸料区。接收人员扫描每个危险废物包上的二维码,这包危险废物的运输时间、所含物质、产废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一览无余……崇明岛危废处理这样一种“全过程、可追溯”的模式,正是上海全境危废处理的一个缩影。
每包危废都有“身份证”
在上海市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2.0版支持下,上海环境集团下属各危废处置单位将每包待处置的危险废物均贴上一张“身份证”。通过手持PDA扫描二维码,该危险废物就可以实现从源头产生、过程运输到处理处置等全流程可追溯。
而危险废物入场进入危险废物末端处置环保企业后,ERP系统根据联单量进行拆分,现场再次生成包含产废单位、废物代码、危险特性、产生日期、联系人电话等信息的二维码,最后扫码入库。
完成这一系列预接收工作后,危险废物进入暂存仓库贮存并同步开展配伍工作,针对不同危废的污染物特性进行种类、重量调配,最终通过“回转窑+二燃室”技术工艺进行焚烧处置,经过1100℃高温燃烧后,烟气、废水排放等均达到国际最高的环保标准。
记者获悉,目前,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经过收集、转运、预处理、贮存、焚烧处置等一系列安全规范操作,上海环境旗下每天400余吨的危险废物都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
无废之下的资源化
这些危险废物小小身份证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危险废物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
记者获悉,目前,上海环境集团危废处理处置技术涵盖了焚烧、填埋和资源化等三大类。其中,焚烧技术是目前危废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集中焚烧,在无害化处置危废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容85%以上,剩余焚烧残渣、飞灰则通过填埋处置。此外,危废焚烧还能实现发电上网,一吨危废焚烧产生热能可发电400千瓦时。
今年2月,《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对危险废物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无机类危险废物多途径的利用处置”,上海城投集团正积极探索推进危废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比如可将废弃油漆桶减容破碎后,实现渣铁分离,漆渣投入焚烧炉进行无害处置,废铁片通过无氧裂解后重新收集利用。集成电路行业的副产品——废酸,经过在专业装置中加温加压、稀释搅拌、固液分离等过程,可以得到成品液体硫酸铝,主要用作净水剂消纳至污水厂,也可应用于造纸工业、消防工业、燃料工业等行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