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件”还是论“克”卖黄金饰品消费有讲究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1日

(长按二维码可进入微信“法律服务”专属频道)

投诉人:尹先生

投诉时间:2023年3月

近期,黄金市场销售火爆,关于黄金销售的话题也频繁引发大众关注。

明明市价不到500元一克的黄金,为何自己买下来就变成了近千元一克?很多消费者以为黄金就是按克卖的,但实际上却发现很多黄金饰品是按件卖的,以“克”计费还是以“件”计费,购买黄金时一定要看清这一字之差,以免踩坑。最近,尹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他的妻子于2月24日购买了一个纯金手镯,回家后发现商家推销的不是可以回收的黄金饰品,而且手镯的价格也不是按重量计,而是按件计价的。

尹先生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却遭到了拒绝,他只好向浦东新区消保委投诉寻求帮助。

◆处理过程及结果

浦东新区消保委工作人员受理投诉后与商家取得联系,经营者表示消费者购买的金饰为标价类,虽然克数少,但工艺费用比较高。根据店内的调换规则,克价类饰品不能更换等重的标价类饰品。

工作人员也提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对于购买时营业员没有清楚告知黄金饰品的具体信息及相关调换规则的情况,商家也表示了否认,称在提供给消费者的发票上清楚写明产品明细及调换规则,当时消费者指定要这一款产品,如果不满意的话可以更换其他款式的3D硬金产品,但是无法退货。

近年来,“一口价”黄金饰品颇为流行,但因此产生的消费问题也不少,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所谓的“一口价”,即该产品不按照克重单价计算售卖,而是由金店直接定价销售。相比于传统的黄金饰品,其在工艺上有所改进,用材少便可做出造型更为丰富的饰品,但却因克重少的情况并不保值。

黄金饰品因其具备“消费”和“保值”双重属性,消费者可以为造型精美的“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溢价买单,但亦有权知悉其克重数乃至于“保值率”,这也是明码标价的应有之义,造型新意看得见,克重数也不应被隐藏。

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饰品时要擦亮双眼,警惕销售话术,关注款式的同时也要关注克数,防止后期因为克重问题与商家“扯皮”。同时,也建议商家针对消费者的疑惑,做出真实准确的回答并明确换购政策。毕竟黄金饰品不是一次性消费物品,商家在销售时应给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律师说法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玮律师分析认为,如商家未如实告知商品信息与情况的,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予以退换。

“知情权是消费者的法定权利。就消费者尹先生所称的遭遇而言,商家应当如实告知3D硬金与其他黄金类产品的差异。”金玮律师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同时,金玮律师也指出,如若商家在向消费者介绍黄金饰品过程中,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购买的,则可认定欺诈,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

此外,金玮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黄金类产品时,应前往正规的黄金珠宝店或专柜消费,务必询问清楚有关产品材质、工艺、成分、重量、价格、工费及价格构成等,还应记得索要正规的发票与消费凭证,载明饰品名称、成色、重量、标签等信息,并载明当日的金价,以便日后查询及如有争议时进行维权。  记者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