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陪驾服务系好“安全带”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1日

资料照片

□戴先任

“本本族”技能遗忘、刚出驾校不敢开车、车况路况不熟练……陪驾服务应需出现,但陪驾行业没有单独的行业分类和培训资格证,存在个人兼职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乱象。(4月7日《工人日报》)

从驾校到复杂拥挤的城市道路,很多长时间未驾车的“本本族”或新手驾驶员一时间难以适应,因此不敢独自上路行驶,从而衍生了专业的陪驾服务需求,陪驾行业由此应运而生。近年来,陪驾服务需求持续增长,陪驾服务在一些地方出现。

专业的陪驾服务,能够帮助驾驶员习惯正确的驾驶方式、熟悉城市路况等等。有数据显示,1年驾龄以下新手司机的事故率是10年驾龄以上司机的4倍多。可见,专业的陪驾服务有助于帮助新手司机平稳渡过“新手开车磨合期”,有助于帮助新手司机安全上路、成长为一名“老司机”,这能够减少“马路杀手”的数量,不仅有利于保护新手司机的生命安全,也是对其他人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所以,陪驾行业的出现,是种好现象,对于陪驾行业,不应予以叫停或打压,而应予以鼓励与支持,但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规范。

目前没有“汽车陪驾”这一职业的相关培训资格证,但陪驾服务需求却日渐增加,这导致招聘需求火热,个人兼职增多,个人兼职者大多仅有驾驶证,而且收费也不统一。然而,如果陪驾服务不规范,一旦在带教期间出现事故,可能出现责任难以厘清等纠纷。有些人只是拥有一个驾驶证,驾驶技术可能并不娴熟,经验也不丰富,就充当起了陪驾教练。

这些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切身权益,还会让陪驾行业野蛮生长,让行业发展跑偏。陪驾行业的发展,事关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消费者权益,也事关消费者及其他不特定公众的生命安全,兹事体大,不可不察。对于陪驾行业乱象,亟需予以遏制。

对于陪驾行业这一新业态,监管不能滞后,要能及时跟上。如有必要制定陪驾行业的准入标准,制订陪驾人员的资质标准,进行相关机构评级等。比如陪驾教练本质上属于驾驶操作教练员,应当达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应当具有教练员资格。在规范收费标准的情况下,陪驾机构与学员之间应签署相应的协议,厘清双方的权责关系。当然,广大学员也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比如可以选择可靠的驾校寻求陪驾服务,与陪驾机构签订相应的免责协议等,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要填补陪驾行业的“监管空白”,规范陪驾行业的发展,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相关制度。对于处于“新手期”的陪驾行业,也需要监管发挥“陪驾教练”的作用,校正陪驾行业发展的“方向盘”,系好规范发展的“安全带”,让陪驾行业能够行驶在正轨之内,而不至于“翻车”,不至于“越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