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绽放的“向日葵”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4日

□讲述:奉贤区进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  陈燕  整理:上海法治报记者  徐荔

向日葵,向阳而生,但是日月轮回、四季变换,如同人生,难免有黑暗、阴霾的日子,此时的向日葵蹙眉、低头与沉默。不过,经过治愈,重新找回目标的向日葵一定会走过沉寂的冬天,迎来春天的温暖阳光,一起走过炎夏,到达收获的秋日。

吸“白粉”成瘾,让服务对象小路就像凋谢的向日葵,在漫长的阴霾中渐渐枯萎,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

吸毒多年,钱财耗尽一事无成

我依然记得三年前初次上门走访见到小路的场景——青翠茂盛的树下依靠着一位身材消瘦、眼神空洞、面色黯然的年轻人,29岁的他对社工的主动招呼置若罔闻,态度冷淡。

在我的多次走访与主动引导接触后,小路才终于有所转变,与我有了话题,愿意谈论自己的经历。

“我父母很早就离异了,我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叛逆,后来结识了一些吸毒的朋友,慢慢就跟着他们一起吸上了毒,混在那样一个圈子里,最后成了现在这幅行尸走肉的样子……我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与期望。”小路的眼里流露出悲伤与懊悔。

“人无完人,知错就要改,放下过去,你该考虑的是以后怎么办。”我一边安抚小路,一边引导他思考他的未来。

十几年的吸毒经历让小路钱财耗尽,一事无成。父母离婚后,他随父亲生活,因为小路沉迷吸毒,父子俩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小路的父亲体弱多病,最大的心愿就是小路不再犯浑,过上安稳的生活。

“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没有打算和计划。”小路虽然有些迷茫,但从他和我的对视眼神中,我读到了改变他的希望。小路已经从思想和认知上对吸毒危害有了认识和反省,只要找对方法,他会走出阴霾,像向日葵一样面朝阳光。

渴望改变,陪伴引导重归正途

虽然小路随父亲生活,但母亲住得离他们也不远。我几次走访小路母亲家时,都与小路不期而遇。后来,只要他去探望母亲就会发消息告诉我。不必多说,我读懂了小路的心思。处于无助迷茫的他需要有人陪伴与引导,他对社工的介入已经从冷淡、接受变成了期盼。于是,我经常和小路约在他母亲的老宅见面交流。小路那深沉目光背后的“渴望”开始渐渐地流露。

“我已经30多岁了,常年吃低保让我变得越来越懒惰,也丧失了就业的意识和劳动技能,我想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去上班,陈老师,我还有机会吗?”小路终于说出他的渴望,“我想跨出第一步,但又怕这个社会不接纳曾经犯错的我,我很痛苦,也很迷茫,不知该怎么办。”

不等我回答,小路又一股脑儿地说出了他的担忧。

“小路,我就知道你是勇敢的,要改变现状就是了不起的想法。但我要说,没有困难就不是真正的生活,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只有你去做了之后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算不成功,你的付出也不会白费,它们都为你积累了经验也坚定了信念。你说是不是要去尝试呢?”我运用社会工作中的鼓励、心理调节的技巧作了回答。

小路略作思索后,点了点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就像向日葵朝着太阳一样的灿烂。

小路的“渴望”终于落到行动上。经过后续的就业辅导、面试陪伴等工作,小路在一家企业成功就业。过了试用期后,小路给我发来消息:“这份工作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接下来还要考证,但我一定会珍惜。”我连忙回给他三个“赞”。

向日葵终于向阳绽放了。我们时常感到无法让服务对象改变现状走出困境,但是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直接说服,而是用我们自己的光与热不断温暖寒冬中的向日葵。所有的守望相助都会有回响,社会工作的价值在于实践,我们的言谈举止一定能够让服务对象有所触动,因为我们的尊重,因为我们的专业。

小路是众多向日葵中的一朵,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只要有温暖的陪伴,那一朵朵向日葵一定都能再向阳绽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