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话仓颉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7日

□田向文

时到谷雨,已近暮春,“谷雨”节气源自我国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明代《群芳谱》一书中就有“谷雨,谷得雨而生”之说。

春雨贵如油。谷雨节气,降雨增多,这正是越冬作物快速生长,秋粮谷物播种所需要的雨水。有雨才有谷,有谷才养民。可见“谷雨”节气寄托着广大劳动人民在春天播下希望,盼望秋天大丰收的美好愿望。

翻阅历史典籍,发现“谷雨”节气还与汉字有关,这就要从一个神奇的传说——仓颉造字说起。《淮南子》中一书就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造出了人类。但人类发展了几十万年都没有文字。到了黄帝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人们还在结绳记事,就琢磨着想用一种符号来代替结绳记事。于是仓颉就辞去了官职,走遍了三山五岳,跨过了黄河长江,他观察飞禽走兽日月山川,最后来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刻苦钻研,潜心琢磨,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推敲,创造出了很多象形的符号,这就是汉字的雏形。这些符号最初刻在龟甲与兽骨上,因此考古学家就称其为甲骨文,又因为这些符号是象形的,所以称作象形字。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没有文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悲哀的事。没有文字,文明就得不到传承、创新与发展,社会就会止步不前。汉字的发明,就像启明星一样,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夜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仓颉造出这些符号,是发明与创造。黄帝听到这个消息,就决定奖励仓颉一个金人。但仓颉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更何况这些符号都是象形的,是属于天下万物的,自己怎能贪天之功呢?于是仓颉就退还了金人。仓颉的做法感动了天帝,天帝就把金人变成五谷后,从天而降分给了老百姓。黄帝听说此事后,就说:“谷如雨从天而落,乃造福天下百姓也。”就把这一天叫作谷雨节。

汉字从诞生那一天起,经过6000多年的发展变化,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电脑字体的演变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象形是本质,方正是原则,无论是记事,还是审美(即书法作品),都给人一种愉悦感。

传说是民间的一种颂扬,但仓颉造字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创造。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功绩,每年的谷雨,陕西白水县都会举行“仓颉庙会”。2010年,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0日设立为“中文语言日”,也正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