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成了网红“流量密码”

律师:主播不能弄虚作假,对风险具有提示义务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17日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年来,标榜着探索城市未知“B面”的废墟探险项目引人关注,在社交平台上有多名以此为主题进行内容创作或探险直播的博主、主播。

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这些废墟探险类主播“勇敢”“刺激”的标签下,却暴露出不少问题。

有人热衷“废墟探险”

“对未知的探索,对神秘事物的向往,直接的冒险和刺激感,让很多人加入探索城市废墟的队列当中。”“探险主播”白晓介绍说,他的很多粉丝都是对城市废墟探险充满好奇但无法或者没有胆量来到这里,探险直播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成为他们情绪的宣泄口。

然而,随着废墟探险近年来愈加火爆,白晓发现不少人冲着“有趣”盲目进行探险,却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探险的场地有废弃医院、厂房,还有荒郊野岭,这些地方并不安全,甚至有不少建筑都是危房,如果没有经验和专业设备,很容易在里面遇到危险,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白晓说。

记者注意到,在白晓的直播间和发布的探险笔记下方评论中有很多人在询问这些探险地点具体在哪儿,白晓却从没有回复过。他说,不暴露地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属于“破坏狂”性质,很多废墟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一些人会砸玻璃拆门拆家具搞破坏,甚至有人会点烟饼、燃烧棒等营造氛围,这很容易发生火灾。

认为是“废墟”,就肆意进行破坏的情况在废墟探险类内容创作中并不少见。此外,一些人追求刺激盲目擅闯的“废墟”,可能并不是“无主之地”。

在辽宁大连,“探险”男子傅某因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携带管制器具,受到行政拘留5日、罚款400元的处罚。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木军律师告诉记者,虽然是废墟,很多场所还是有产权单位,对于破坏围栏、门窗等方式进入废墟,或者在废墟探险时故意毁坏里面东西的,可能因损坏公私财物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是刑法。

造假吸引流量打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废墟探险类视频都充满了恐怖氛围。为了将恐怖氛围感拉满,不少主播的标题和内容都是废墟遇到灵异事件,有直播时拿着桃木剑符咒等扬言捉鬼的,还有专门去废弃鬼屋或者传说中闹鬼的地方寻求刺激的。

记者发现,在这类直播中,地点往往是废弃医院、监狱、实验室等,主播专挑晚上去,文案多为灵异都市传说。

一些主播为了节目效果弄虚作假,比如伪造吓人场景等,以获得打赏,在朱木军看来这可能造成民事上的欺诈。打赏的观众,若发现相应内容为虚假的,打赏并非出自主观意愿的,可以向直播平台或者主播要求返还已经打赏的款项。

2022年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如何正确引导主播行业作出了明文规定,对网络主播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就包括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不得宣扬封建迷信文化习俗和思想、违反科学常识等内容。

废墟并非法外之地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和其他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及其他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的信息。

“如果主播为了刺激,在废墟探险中出了问题,很多废墟场所是有产权单位的,作为废墟的产权单位,有义务在废墟的入口设置警示标识,或用护栏进行围挡,甚至派专人看护。如果进入者不顾劝阻强行进入废墟,出现了意外伤害,产权单位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后果将全部由进入者自行承担,也就是一般按照自甘风险规则由主播自己承担责任。”朱木军说。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光前指出: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废墟探险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作为废墟探险主播,有一定的提示义务。平台可以事前在管理规则与主播约定提示义务,事中通过技术手段对直播内容加强监管,对于未尽到提醒义务的主播,可以根据管理规则与约定,对本次直播进行即时限制,并要求主播承担相应违约、违规责任。  (张守坤)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